约3011个字。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感知课文,理解内容,从中了解鲁迅童年的足迹。
2、揣摩本文语言的准确、真切、生动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品味语言。
2、难点:描写三味书屋部分的内容,引导学生适当感知即可,无须深究。
三、课前准备
1、读准字音,特别是下列加点字的音,并且抄写这些词语。
确凿 菜畦 蟋蟀 缠络 觅食 竹筛 渊博 鼎沸 倜傥 书塾
2、读顺文章,尤其是引用的古文。
四、教学过程
1、开课导语
鲁迅先生小时侯,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知道叫什么园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百草园”)鲁迅11岁前是在这里度过的。12岁那年他去上了私塾学堂,知道他当时读书的地方叫什么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三味书屋”)鲁迅在这里度过了6年。人到中年的时候,鲁迅难忘这两段生活,便写下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补上“从”、“到”二字)。让我们一同走进鲁迅的童年,探寻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2、感知理解
(1)放声朗读课文,把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感受用“ ……的百草园”“ ……的
三味书屋”说出来。
可能的说法:美丽的百草园、神秘的百草园、诱人的百草园、有趣的百草园……
单调的三味书屋、自由的三味书屋、痛快的三味书屋、好玩的三味书屋……
(答案可以是多样的,只要大致意思正确即可,不要求完全正确。)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刚才为什么认为百草园是“美丽的”(或其他),三味书屋是“单调的”(或其他)。并从文中找出依据来。
(学生可能众说纷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说法)
(3)作者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部分,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感?这对作者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结合课后练习一,学生分组讨论,不论学生赞成哪一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可以赞成其中一说,如果推翻现成的说法自己重立一说更为可贵。
(以上为第一课时主要教学活动)
3、自主探究
(1)阅读课文,挑选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片段等,读一读,并说说理由。
重点把握住两个自然段(第二段和第七段)里的内容。
例如:
写得好的词语:“光滑”,这既写出了井经过了常年累月的使用,又写出了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
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