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课时,约3647个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执教:曹克磊
一 教材分析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特别是由家庭生活转向学校生活这段往事,尤其令人怀念,这时候,好像蒲公英的一粒种子撑起毛绒绒的小伞离开母亲的怀抱到大自然去寻找自己的天地一样,包含着依恋、向往着纯真的感情。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这段往事,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这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课文,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像一幅幅画面,里面渗透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时要细心体会;文章状物、叙事、写人都真切具体,要注意揣摩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其体裁是回忆性散文。散文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称的文学体裁,其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按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百草园是作者小时候家后面的花园,是作者经常玩耍的地方,是作者小时候的乐园。“三味”取于“读经味如稻粟,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ihai,醋肉酱。)”,“三味”指经书之味、史书之味、子书之味。“三味书屋”是作者小时候读书之所,是私塾,是乏味之地。文章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题,体现了写作顺序,通过对比手法,批判了腐朽的封建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二 教学目标:
1 继续训练默读,参照注释掌握有关知识,并能圈划出写景方面运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体会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2 体会作者运用对比反映童年时热爱大自然和自由快乐的生活的心理,了解作者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批判态度。
三 教学重点:
1 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
2 记叙的感情色彩。
四 教学难点:
1 两相比较的结构。
2 对三味书屋内容和写法的理解。
五 课时安排:2—3课时
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预习
①读准下面加点字的拼音:
确凿(zao) 菜畦(qi) 蟋蟀(xi shuai ) 缠络(chan luo): 竹筛(shai) 觅食(mi) 渊博(yuan bo) 鼎沸(ding fei) 锡箔(xi 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