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江苏高考语文冲刺备考能力训练系列诗歌鉴赏能力二
- 资源简介:
理解赏鉴诗歌的“意情味”
[练习题目]理解赏鉴诗歌的“意?情?味”(上).doc
理解赏鉴诗歌的“意?情?味”(下)练习题目.doc
理解赏鉴诗歌的“意?情?味”(下)练习题目答案.doc
理解赏鉴诗歌的“意?情?味”(中)练习题目.doc
理解赏鉴诗歌的“意?情?味”(中)思维及答案参考.doc
2015江苏高考语文冲刺备考能力训练系列
诗歌鉴赏能力二
理解赏鉴诗歌的“意•情•味”(上)
练习题目
(一)【2004年江苏卷】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05年江苏卷】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5江苏高考语文冲刺备考能力训练系列
诗歌鉴赏能力二
理解赏鉴诗歌的“意•情•味”(中)
思维规范及答案例示
【能力说明】
诗歌的考查重点之一是对作品内容的准确把握。
诗歌的内容又可以细分为“意思”、“感情”、“趣味”三个层次。把握这几个层次的内容涉及到的能力既有“理解”,又有“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正确把握,深入涵咏,既是其他能力要求的基础,也是考查本身的重点选择。
此资料是从作品出发,从把握的对象出发,训练在这个内容方面面对具体的问题如何思维,如何作答。这是从另一个角度训练能力,这个训练更实用,更易掌握。
训练材料来自于高考真题——相对来说真题更规范一些,更考究一些。但所有的选材及题目都不是完美无瑕的,我们还是要立足于我们能力的训练,利用这些文本规范我们的思维。
(一)【2014年全国课标Ⅰ卷】
阮 郎 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9.末尾两句表现 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审题及思维】
从词中可以看出,主人公是“愁”的,通篇都在表现这份愁。末尾两句是动作描写,显然是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心绪的。题干中用了“什么样的情绪”这样的表述,也是比较含混的,“情绪”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①人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②指不愉快的情感,如‘闹情绪’”。作品中的人物表现出来的显然不是这两种情形,实际上还是情感、心绪,题干中用“心绪”更恰当。
【思维备考答案】
表现了人物无聊郁闷、相思难解的愁情。是通过“着残棋、应劫迟”的动作描写来表现的。
【参考答案】
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二)【2014年辽宁卷】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
……
2015江苏高考语文冲刺备考能力训练系列
诗歌鉴赏能力二
理解赏鉴诗歌的“意•情•味”(下)
思维规范及答案例示
【能力说明】
诗歌的考查重点之一是对作品内容的准确把握。
诗歌的内容又可以细分为“意思”、“感情”、“趣味”三个层次。把握这几个层次的内容涉及到的能力既有“理解”,又有“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正确把握,深入涵咏,既是其他能力要求的基础,也是考查本身的重点选择。
此资料是从作品出发,从把握的对象出发,训练在这个内容方面面对具体的问题如何思维,如何作答。这是从另一个角度训练能力,这个训练更实用,更易掌握。
训练材料来自于高考真题——相对来说真题更规范一些,更考究一些。但所有的选材及题目都不是完美无瑕的,我们还是要立足于我们能力的训练,利用这些文本规范我们的思维。
(一)【2012年辽宁卷】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中“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请加以分析。(4分)
【审题及思维】
题干中要求说出“精神内涵” ,属于“味”的层面了:诗句中用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了丰富的内涵,通过对作品的涵咏准确把握住这些内涵,把自己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清瘦,原本用来形容人的体态,这里用在了“数峰”身上,属于“移就”的修辞。这样的修辞效果一方面要考虑它的本意,一方面要考虑用在此处的真实目的。清瘦,可以读出特立独行,读出孤傲不驯等等。再结合整首诗及注释,可以总结出这个词的“精神内涵”。
【思维备考答案】
“清瘦”本用来修饰人的体态,这里用在了“数峰”上,是借山峰的孤傲独立来表达自己的不合世俗、坚守自我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