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教案38
- 资源简介:
约3440字。
【教学目标】
1.掌握课内的文言知识点。
2.理解孟子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3.欣赏体味孟子散文的说理艺术。
【教学重点】
1.掌握课内的文言知识点。
2.理解孟子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欣赏体味孟子散文的说理艺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大地上,有这样一位老人,在他心中,一直有着这样一个美丽的梦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也一直为这个美丽的梦想努力奔走,游说诸侯。他就是孟子。在他52岁的时候,他来到了魏国,与梁惠王展开了对话,他是怎样向梁惠王说出他的美丽梦想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寡人之于国也》,走进孟子的理想国。
二、预习检测
㈠字音
好( )战 数罟( )( ) 弃甲曳( )兵 胜( )食 衣( )帛 鸡豚( )狗彘( )之畜( ) 饿莩( )
㈡梳理字词
【过渡】接下来请同学朗读课文,可以就某些疑难字词句提问。孟子散文情感变化丰富,我们要在深入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慢慢品味。
⑴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河内凶 ②邻国之民不加少 ③弃甲曳兵而走 ④或五十步而后止 ⑤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⑵找出词类活用的现象并加以解释
①填然鼓之
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③树之以桑
④七十者衣帛食肉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⑥王无罪岁
三、解读文本
㈠品读第1段,教师范读
1、第一段,请同学说说听出了哪些语气,梁惠王请教什么问题。
明确:自满、疑惑。
2、自夸自满的情绪,表现在那些词句上?
明确:尽心、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3、梁惠王的尽心具体表现在那一句话上?
明确:救灾
4、他的疑惑是什么呢?
明确:人口不增加。(教师补问:为什么他这么在乎国家人口的多少?)【PPT】人口增加意味着军力强盛、国力强盛。
梁惠王列出了三个前提(【板书】尽心 移民移粟 邻国弗如),可是居然得不出理想的结论。
5、梁惠王希望通过武力和战争来称霸。可是孟子主张什么样的治国思想呢?
明确:孟子主张仁政,坚决反对称霸,这样的对话有点像赤道和南极对话,像黑夜和白天对话。
同时,中国古代这么多知识分子面对地位显贵的王侯,绝大多数为了乞讨一点残羹冷炙而取悦、谄媚、奴颜婢膝,或者心惊胆战,唯恐触怒君王,孟子面对这样的君王,这样的难题,会怎么解决?
㈡品读第2、3段,教师请学生分角色朗读。
1、面对这些问题,孟子有没有直接回答?
明确:没有,“请以战喻”,就是比喻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