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8/25 7:33: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340个字。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意。
  2.了解驳论文的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本文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特点。
  2.揣摩品味语句,体会泼辣、犀利、有力,讽刺意味强,感情色彩浓的语言特点。
  (重点)
  情感
  目标 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重点)
  学习
  目标 1.把握文章观点,理清文章思路。
  2. 揣摩品味精彩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诚、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杂文最能体现“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鲁迅的一篇精彩杂文。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学习驳论,理清思路
  提问1:朗读课文,思考问题并在文中划出标识性语句:本文作者批驳的错误论点是什么?作者树立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提问2:通读课文,说说本文是如何运用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方法论述全文的?
  明确:略 【教学备注】
  ‖学法指导‖
  1.如何梳理驳论文的结构内容?
  (1)明确批驳的靶子。
  (2)寻找批驳的方法。
  2.驳论文批驳的方法:
  一是驳论点。即通过反驳对方论点的不真实或错误性,但一般的驳论文中较少出现,且一般出现你能够看出来;
  二是驳论据。就是辩驳论据本身是不成立的或是不切实际的;
  三是驳论证。就是通过反驳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来驳论。说的简单一点就是证明它们之间的关系有问题。
  ‖教学提示‖
  先梳理内容,再明确批驳的方式。
  目标导学二品味富有战斗力的语言
  提问4:第1段话,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明确:不能。“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同时“总”又写出夸耀者的底气不足,因为,夸来夸去只能夸这一样,且惟恐别人不知,这也暗接“只求国联”的必然性:“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著”,仰人鼻息之状跃然纸上;“一味”则是深陷而不能自拔,沉迷于其中的滋味因而也不愿自拔。这三个副词准确地写出了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讽刺意味。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