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练习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2/29 14:52:4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8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8700+16490字。

  第二部分 专题十 第四节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导学号 60790835
  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词人写“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什么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用“霁霞”“晓月”“残星”、行人稀少的山径和啼鸟声等意象(景物)表现早的。有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的表达效果。
  2.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现了词人轻松愉快的心境,通过“心共马蹄轻”直接写心境的轻快愉悦,也通过拟人的手法(借景抒情)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
  (二)阅读下面杜甫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导学号 60790836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3.诗题中的“倦”指的是什么?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倦”是指作者由于心忧国事,而彻夜难眠的状态。诗歌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
  4.本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实例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融情于景。全诗的前六句,貌似写夜,但仔细看,在这幅“秋夜图”中,我们除了看到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还看到了目击者诗人自己。诗中的自然景物,无一不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诗人为国事而寒心,所以才“竹凉”,悲叹人民的遭遇,才对“重露成涓滴”的声音那么敏感,对政局和现实的担心,才会星是“稀星”,月是“野月”,物我为一。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导学号 60790837
  清平乐•检校①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②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谴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①检校:核查。②床头:指酿酒的糟架。
  5.这首词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词人“万事从今足”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连云松竹”,是欣赏大自然美景,写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分肉送酒,梨枣丰收”,写物质上的满足。
  6.下片描写了一个特写镜头,请赏析其中的“偷”和“看”两个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部分 专题十一 第四节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导学号 60790948
  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天启壬戌进士,授工部主事。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贤,下狱。石麒为尽力,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崇祯中,起官南京,历十二年,始入为通政司,升刑部侍郎、署部事。时帝以刑威驭下,法官引律大抵深文①;石麒多所平反。寻进尚书,论诛兵部尚书陈新甲。后有熊、姜之狱,卒以执法去位。
  江南立国,起右都御吏,未至,改吏部尚书。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乃入朝,即奏陈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皆褒纳之。石麒方以进贤退奸为任,而马士英、阮大铖植党树私,货贿公行,权倾中外;石麒时以祖宗之法裁之。士英欲得侯封,讽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请加恩定策,五等延世。石麒奏曰:“世宗以外藩入继,将封辅臣伯爵,而杨廷和、蒋冕谦不受。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士英恶之,凡所上考选,少所称可。
  先是,御史刘宗周秉公甄别,拟庄元辰等十三人为科道,士英庇其私人,更易殆半。御史黄耳鼎、陆朗有物议,石麒以例出之;朗急贿阉人内侍留用。石麒愤甚,因发朗内通之罪;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焱乞休。无何,耳鼎亦两疏劾石麒,士英助之。石麒益愤,因力请罢斥,卒引疾去。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
  明年南都亡,石麒移居嘉兴城外,扁舟水宿。及城守将破,至城下呼曰:“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时闰六月二十七日也。僧真实藏之柜中,逾二旬始殓,颜色如生。仆祖敏、李升从死。闽中唐王立,谥“忠襄”。
  石麒立朝刚方清介,值权奸用事,郁郁不得志。中贵田成辈纳赂请属,皆拒不应,且疏劾之。其博闻强识,尤长于国家典制。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
  (节选自《南疆逸史》,有删改)
  [注]深文:引用法律过于严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B.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C.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D.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答案] B
  [解析] 题中文段的大意为:现在国耻未雪,大臣们却请求封官赐爵增加自己的荣耀,难道不愧对杨廷和等人吗?况且,等到天下太平之后,再讨论这件事也不晚。
  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启,是明朝皇帝的年号,下文的崇祯也是明朝皇帝的年号。
  B.出,指罢黜官职,与“罢、除、夺、左迁”等词一样都是罢免官职的词。
  C.旬,是计时间的单位,在这里,一旬是指十天,二旬就是指二十天。在我国古代,一旬还可以指十岁或十二年。
  D.谥,也称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答案] B
  [解析] “出”是京官外调,“除”是授予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改任吏部尚书后,徐石麒向皇帝陈奏了有关官吏考核任用的七件事,都被皇帝采纳了。
  B.徐石麒死后,真实和尚把他的尸身藏在柜子中,二十天后入殓,面色还和活着一样,很有传奇色彩。
  C.马士英上疏向皇帝讨要封赐,徐石麒坚决反对,认为在这个时候这样做很不合适,因而被马士英怀恨在心。
  D.徐石麒博闻强识,明晓典律,爱人荐贤,为官清正刚直,却因奸臣当道,屡遭排挤打击。
  [答案] C
  [解析] 马士英没有直接上疏向皇帝讨要封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