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全国通用)论述类文本阅读:把握整体比对细节学案及综合训练题(4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9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1/8 16:26:2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全国通用)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把握整体比对细节 学案及综合训练
  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全国通用)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把握整体比对细节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全国通用)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把握整体比对细节 对点专练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全国通用)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把握整体比对细节 综合训练1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全国通用)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把握整体比对细节 综合训练2 Word版含答案.docx

  对点专练1 正确运用比对法
  一、比对因果关系重点练
  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看因果关系是否成立,如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1.原文:“宋学”立足于传统儒学,又从佛道两家摄取偏重于义理和心性修养等方面因素,所以也可把它称为“新儒学”,它与汉唐儒家们时经书的注释繁琐章句之学有着本质不同。
  选项:“宋学”被称为“新儒学”,主要是因为立足于传统儒学,又从佛道两家摄取义理和心性修养等方面因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成立。
  2.原文:诚然,法治的概念是一个外来词,中国虽然有法制,但并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法治。自清末变法以来,我们的法律制度也主要是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经验,从而也被纳入大陆法体制之中。
  选项:自清末变法以来,我们的法律制度主要借鉴了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经验,因为中国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我们的法律制度被纳入到了大陆法体制之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成立。“我们的法律制度被纳入到了大陆法体制之中”并非“自清末变法以来,我们的法律制度主要借鉴了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经验”的原因,而是结果。
  3.原文:非虚构文学,作为近几年才在国内被频繁提起的概念,总是容易被和虚构文学对立起来谈。作家一方面被吸引,因为它在短时间内引起的关注要大于虚构性文学,并且里面似乎包含着某种朴素且深远的品质;另一方面又有所疑惑,认为它与文学的本质,即虚构性,不相符合。但我认为,通往文学的道路有多条,好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挑战既有的文学概念,从而使我们对文学本质、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进行新的思考和辨析。
  选项:作者认为非虚构文学与虚构文学是对立的,这样就使我们对文学本质、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进行新的思考和辨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成立。“非虚构文学与虚构文学是对立的”与后面的结果没有因果关系。且原文表述是“非虚构文学……总是容易被和虚构文学对立起来谈”,选项表述为“非虚构文学与虚构文学是对立的”,与作者观点不符。
  4.原文:儒家思想与中国文化发展的进程具有一种内在的联系,是中华文明时代初期以来文化自身连续发展的产物,体现了三代传衍的传统及其养育的精神气质,儒家的价值观也就成为中华文明价值体系的主流。
  选项: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时代初期以来文化自身连续发展的产物,体
  ……
  限时规范综合训练
  [温馨提示] 论述类文本阅读满分9分,用时10分钟左右。做题前仍要先整体阅读,梳理出文章的主干信息。可以边读边勾画圈点,只读一遍,把握全文内容即可。然后进行比对性阅读,即把选项与相应的原文放在一起比对、判断。无论是读文还是做题,一定要保持平静的心态,细心地阅读和比对,千万不可心浮气躁。另外,注意使用优选法,即便是有把握选对该项,也要把其他选项看完并比较,最后确定答案。,下面以两篇文章为一组,训练用时控制在25分钟内。
  综合训练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
  中西美学比较
  彭吉象
  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善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的美学和西方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真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正因为如此,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不同。以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为例,西方的悲剧可以说是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到最后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中国的戏曲不是没有悲剧,但它一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局,或者称为大团圆的结局,一定要让“善”战胜“恶”,这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美与善的统一。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表现、抒情、言志,而西方美学强调的是再现、模仿、写实。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中国的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如中国绘画更多地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而是注重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却强调再现、模仿和写实,非常注重焦点透视。为什么会这样?区别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觉得除了两种文化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两种文学的源头不一样。中国文学史是从《诗经》《楚辞》开始的。《诗经》大部分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抒情诗歌。抒情诗歌就是要表现、抒情和言志。所以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是抒情文学,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中国艺术强调抒情的特点。西方文学公认的源头是《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荷马史诗》是史诗,是在讲故事,而且故事非常精彩。还有古希腊的戏剧也很有名。我们可以发现,《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叙事文学一定要再现、模仿、写实,和我们抒情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两种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造就了中西方美学与艺术各自的特色。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民族文化的不同。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答案众说不一,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文化的话,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季羡林先生和汤一介先生都曾经说过,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最精髓的地方,“天人合一”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西方文化从古到今都是“二元论”,最早是上帝和人,文艺复兴以后,变成了人和自然二元对立。因此,文艺复兴以后,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非常快。“二元论”就是强调主客分立,人要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我们现在用的自然科学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天文学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现在进入21世纪了,西方文化潜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后造成了自然环境的破坏。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是科学家,要求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他们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东西是可以借鉴的,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就中西文化来说,很难说哪个优哪个劣,应该说是互相取长补短。归根到底,中西方美学的不同是由于两种文化的不同。
  (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美学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西方美学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两者都追求美,但中国追求的是美和善的统一,西方追求的是美和真的统一。
  B.中西方悲剧的结局大不相同,西方悲剧一悲到底,台上主要人物几乎全都死去,如《哈姆莱特》,而中国悲剧的结尾总有光明,如《窦娥冤》。
  C.中西方对美学的追求不同,所以其绘画的注重点也不同,中国绘画强调表现,注重的是散点透视,而西方绘画则强调再现,注重的是焦点透视。
  D.中国文学强调抒情,其源头之一《诗经》中的诗歌基本上都是抒情诗。西方文学重视叙事,其文学源头《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
  答案 B
  解析 以偏概全。并非西方所有悲剧都让“台上主要人物几乎全都死去”。原文中说的“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只是对《哈姆莱特》的陈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