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全国通用)实用类文本阅读:精细阅读精准表达学案及训练题(10份)
- 资源简介:
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全国通用) 实用类文本阅读-精细阅读精准表达学案及 训练
对点专练11 概括传主成就、特点
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全国通用) 第五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精细阅读精准表达 学案11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全国通用) 第五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精细阅读精准表达 对点专练11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全国通用) 第五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精细阅读精准表达 对点专练12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全国通用) 第五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精细阅读精准表达 对点专练13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全国通用) 第五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精细阅读精准表达 微案4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全国通用) 第五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精细阅读精准表达 学案12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全国通用) 第五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精细阅读精准表达 学案13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全国通用) 第五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精细阅读精准表达 综合训练11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全国通用) 第五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精细阅读精准表达 综合训练12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全国通用) 第五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精细阅读精准表达 综合训练13 Word版含答案.docx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红学泰斗”周汝昌
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悄然离世。他的女儿对外表示,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
1918年,周汝昌降生。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
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的信函,说他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他嘱周汝昌查证。周汝昌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在《民国日报》发表。看到文章的胡适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从那时起,周汝昌开始了长达60来年的“红楼”之旅,因痴迷《红楼梦》,他的书斋就叫脂雪轩。痴迷到什么程度?痴到不记得自己和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痴方能执着,方能锲而不舍。曹雪芹当年创作用了10年,“十年辛苦不寻常”;周汝昌先生则用了近60年。有两句诗为证:“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几十年下来,研究硕果累累,著述等身:1953年出版代表作《红楼梦新证》,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此书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另一部代表作《石头记会真》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对11种《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另出版有《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献芹集》等数十部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尤其是晚年,研究成果呈现井喷的态势,令不少后学钦佩不止。要知道,周汝昌先生继1954年双耳失聪之后,1974年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可以想见,能取得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先生要付出怎样的艰辛!
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他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这年周汝昌35岁。
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先生是一个“解味道人”,是解曹雪芹味道的人。梁归智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他说周先生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
周汝昌不仅是红学家,还是中华文化学家。他对中华文化、对学术真理,坚守不渝,穷追不弃。“我喜欢‘国货’,喜欢民族风俗。我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这些方面,也许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不了解这一切,很难理解我为何后来走上了红学道路,为何又如此地执着痴迷,甘受百般挫辱而无悔意,也不怨尤。”周汝昌在其自传体色彩的著作《天地人我》中这样写道。
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一直蛰居在一幢小楼内,过着俭朴至极的晚年生活。脂雪轩内陈设简单,唯一现代化的设备就是一台电脑,是他的女儿兼助手周伦苓帮他打印文稿用的。先生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
“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这便是这位泰斗级学者——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
相关链接
①周汝昌读中学时研习宋词。在燕大读书时,与顾随、张伯驹、钱钟书等都有唱和,其诗词功底颇得各位先生赏识。他为刘旦宅先生《石头记人物画》中的40位人物每人配写了一首诗,令画册生色不少。他在诗词上的造诣,使他选注的《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一直为学林推重。幼年时醉心欧楷笔法,20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脉,其“横逸飞动、作草如真”的周体书法,在众多书家中神采焕然。
②周汝昌大学毕业时,他的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后来,他成为被燕大中文系研究院录取的第一名研究生,把《二十四诗品》译成英文介绍到欧洲,也把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以《离骚》的文体翻译成中文。
1.红学家梁归智用“痴人”形容周汝昌,他对红学研究的“痴迷”体现在哪里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因痴迷《红楼梦》,他给书斋取名为“脂雪轩”。
②他不记得自己和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
③他为刘旦宅先生《石头记人物画》中的40位人物每人配写了一首诗,令画册生色不少。
④从1947年开始,他对红楼梦的研究长达60来年,所著的《石头记会真》花去了大半生的时间。
⑤他的研究著述涉及红学领域的各个层面,广泛而深刻。
⑥在中年双耳失聪、老年近乎失明的情况下,克服一切困难,坚持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2.周汝昌一生硕果累累,被誉为“泰斗”的他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并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书法方面:创立周体书法,特点是“横逸飞动、作草如真”。
②诗词方面:与名家唱和,颇受赏识;造诣高,所选注的《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一直为学林推重。
③翻译方面:把《文赋》《二十四诗品》译成英文,把《西风颂》以《离骚》的文体译成中文。
④红学方面:将“曹、贾互证”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使“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出版红学研究专著数十部,涉及红学领域的各个层面。
3.周汝昌先生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纵观他的一生,这位大家的身上体现了哪些“最值得骄傲的精神”?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
对点专练13 观点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汉语语言学之父——赵元任
张 璐
赵元任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也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语言学大师。在其6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写下了众多具有开创性和影响力的著作,为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赵元任在学术上获得如此大的成就,与他的天资聪颖、工作勤奋固然有相当大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他具有极为深厚的知识背景。
赵元任从幼年起就诵习四书五经,对许多中国古代典籍都烂熟于心,对中国的文化有很深的了解,这一点看他在著作里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就足以证明了。赵元任的六世祖赵翼是清代著名的朴学大师,这位大师对赵元任有很大影响。清代朴学家们提倡实事求是、无征不信的学风,轻主观而重客观,轻演绎而重归纳。赵先生的名言“没有准备好‘例如’,别先发议论”,可以说就来源于注重事实、重视归纳的经学传统。另外,他的一些学术成就也直接得益于中国传统语文学的研究成果。如赵元任制定的《方音调查表格》,就是充分利用了中国古代的音韵学知识。
赵元任是融会中西文化的典范。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用来弥补自己民族文化的不足。赵先生与罗常培、李方桂两位先生历时四五年把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翻译过来,这对濒临危机的汉语音韵学的发展有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再例如汉语语法学方面,中国传统语文学一直没有建立起独立的语法学体系,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和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虽然奠定和创立了中国汉语语法学,但这两部著作都有明显的模仿痕迹。赵元任第一个使用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汉语语法,虽然借鉴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但并没有拘泥于这一派的做法,他以汉语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重视汉语的语言事实,发现了不少汉语不同于印欧语言的现象。所以赵元任在讨论汉语语法问题时,不仅从形式入手,还结合语义进行分析,这就弥补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多重视形式而轻意义的不足。
在赵元任身上,还体现出横跨文理、精通音乐的特色,这使他成为跨学科研究的典范。赵元任在上大学时专修数学,攻读博士学位时攻读的是哲学,毕业后在康奈尔大学教过物理,对声学方面特别感兴趣。良好的数理修养着实为赵先生从事语音方面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利器,他在语言学的研究上,利用了许多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如用物理学的知识解释语音的物理基础,用生物学的知识解释语音的生理机制,用渐变音高管、浪纹计等仪器来分析语音的音高、音强、音长的性质。这些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使语音研究趋于科学化、精确化,避免了清代朴学家们在语音分析上带有很大主观性的弊端。
更为重要的是,文理兼通的知识结构,使赵先生能够及时地汲取当代自然科学的理论营养,形成新型的思维方式,从而对一些语言问题或现象有深入的剖析。如他在《说清浊》中阐述清浊这对概念时,就吸收了丹麦原子物理学家玻尔的对补原则。
赵元任是个多才多能的学者,他在音乐方面的精湛造诣为他精确的听音、辨音和声调、语调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帮助。关于赵元任的听音记音的本领,胡适和罗常培都曾有过赞叹。这种高超的辨音能力和他熟通音理是分不开的。另外,赵先生在语言学方面的一些成就也直接得益于他音乐方面的知识和理论。如他创制的“五度标音法”,为记录和描写各种声调提供了实用简便的方法,已经被中外许多语言学家广泛使用。而这套五度标音法的得来,就是动用了赵先生在音乐方面的才能。赵先生曾经用七弦琴做实验,得出九种汉语方言的声调曲线。作出声调曲线后,再用画格子临帖的方法,照样改画在一般的五线谱上,这就是五度标音法的雏形。
赵元任以卓越的学术成就,被誉为“中国汉语语言学之父”。而他这样的成就正是来源于他渊厚广博的知识背景,他尽量地多去吸取周围各科各派的学术精华,从而使他的许多成就都居于学术界的前沿。这应当是我们后学者所最要学习的地方。
(摘编自张璐《浅谈赵元任的学术思想背景》)
相关连接
①赵元任翻译的儿童文学作品《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反响热烈,深受中国儿童的喜爱。赵元任在翻译中无不渗透着他对音乐的态度和看法,他甚至还运用如“依声调作曲”等音乐技巧来解决翻译中遇到的“不可译”问题。(选自胡泽红《音乐与翻译的愉快联姻》)
②他的《国语入门》和在此基础上扩充并出版的《中国话的文法》“在理论、方法和体系方面都奠定了国内结构主义汉语语法的基础”,其后丁声树、吕叔湘等编写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曾被赞为国内“最好的一本语法书”,在整个体系上都受到了《国语入门》的影响。
(选自胡明扬《赵元任小传》)
1.中国传统文化对赵元任的语言学研究有怎样的影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他在著作里能信手拈来引经据典。②朴学大师赵翼对他形成实事求是的作风有很大影响。③制定《方音调查表格》时,充分利用了中国古代的音韵学知识。
2.赵元任在音乐方面的造诣,对他语言学研究方面有怎样的帮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为他精确的听音、辨音和声调、语调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帮助。②他创制的“五度标音法”直接得益于音乐方面的知识和理论。③运用“依声调作曲”音乐技巧来解决翻译中遇到的“不可译”问题。
3.赵元任的求学、工作经历,体现出横跨文理的特点,这使他成为跨学科研究的典范。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解。(对点训练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专修数学,为他日后的研究提供了严密的思维品质。②学习哲学,为他日后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③教授物理,为他日后的研究提供了实证方法,避免了主观臆断的弊端。④文理兼通的知识结构,使他形成了新型的思维方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穆旦:忠魂耿热满玉壶
夏生荷
1949年穆旦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俄罗斯文
……
限时规范综合训练
[温馨提示] 1.合理分配时间。实用类文本考场用时在15~20分钟间。首先要保证充分阅读文本的时间,为5~8分钟,有时得分就在最后一遍阅读中。剩余时间边做题边阅读。
2.明确阅读要求。现代人物传记与文言人物传记一样,无非是记录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一般也是按时间或空间顺序记述其人的主要生平。阅读时应对文本进行圈点勾画,对重要信息进行标示,以备解答试题时查阅。应勾画的地方主要有:重要的时间,重要的地点,传主的身份,传主所做的事,传主所说的能表现其思想感情的语言,与传主关系密切的其他人物等。
阅读一遍传记,一般要弄清三大内容:(1)文章写的是什么人?(主要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2)做了什么事?(一般是用叙事来表现这个人物,有时候会写几件事)(3)作者是怎样评价传主的?
3.掌握审题答题要求。
(1)规范审题
一是要认真阅读题干,看题干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提供了哪些答题的条件。据此对答案作出较准确的预设。二是考虑题的分值,看应该分成几点作答。三是考虑每个点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规范作答
①分条作答。一般情况,答案至少分三条,有的甚至四到六条。每一条都用①②③④等标号提示。每个标号与前一条答案之间要隔开一定的空隙,不要紧紧地挤在一起。
②书写认真清楚。字体既不可太大,又不能太小,更不能乱糟糟一团,让人辨识不清。字迹潦草或不整洁的答案,大部分是要丢分的,即使全答对了,也不见得拿多少分,因为阅卷者根本不认真看或根本看不清。
③答案都从文本中来,分条作答时,此条与彼条不能在内容上重复,重复者无效。
④按答题规律作答。比如探究题,要分三大点:第一点是提出看法,第二点是在文中找出两至三处论据(也要分条),第三点是指出自己怎样做。
下面以两篇实用类文本为一组,训练时间约为30~40分钟。
综合训练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2分)
施一公:用一流成果来爱国
罗 旭
“即使在中国做着和美国同样的事,在祖国也会开心得多。”“千人计划”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说,“回到清华后,我每天早上都很激动,既是新的充实的一天,又可以做很多事情。”
2008年,施一公入选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这是世界生命科学领域的至高荣誉。但施一公却谢绝了这份邀请,选择了“千人计划”,回国到母校清华大学工作。
施一公放弃美国优厚的生活待遇和科研条件,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工作。作为享誉世界的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的回国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学术界的关注,《纽约时报》在头版进行专门报道,探求其中的原因。
“其实,我的动机再简单不过:报效生我养我的祖国。这是每个中国人深入骨髓里的使命感与归属感。”施一公表示,“我希望能在自己年富力强的时候回来为祖国健康工作至少30年。中国正处在一个民族复兴的伟大时刻,科学家理应敢担当、有作为,把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几年来,他在细胞凋亡、重要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大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等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世界瞩目的重要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