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之古诗文阅读(6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5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1/12 22:54:4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1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17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之古诗文阅读(6份)
7a.doc
7b.doc
8a.doc
8b.doc
9a.doc
9b.doc
  [真题呈现]
  一、(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朝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1.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正确断句的能力。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高丽入贡”是一个完整的事件,“使者所过”意思是“使者所经过的地方”,前后应有所停顿,据此排除C、D两项。“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中“其”指代前面的“傅”,意思是“宰相说他的观点同苏轼一样”,因此答案选A。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2.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主要涉及科举考试、官职、帝王谥号以及对君主儿子的称呼。古代被皇帝封为储君的儿子称为“太子”;其余的称皇子、殿下,有的封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3.C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对应信息是“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B项,对应信息是“上章乞复祖宗法度”“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C项,“杀二宦官”说法错,文中是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意思是杀了两个外貌像宦官的人,不是杀宦官。D项,对应信息是“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朝廷”“谥曰忠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译文:
  答案:(1)我只知道我的君主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将为此而死。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译文: 
  答案:(2)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当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也许有成功的可能。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使词达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胡松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人。幼孤贫,母粥机织,资给使学,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易》。政和二年,上舍释褐,补潍州教授。八年,赐对便殿,徽宗伟其状貌,改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为殿试参详官,以沈晦第一,徽宗大悦曰:“朕久闻晦名,今乃得之。”
  时方有事燕云,松年累章谓边衅一开,有不胜言者。忤时相意,提举太平观。建炎间,密奏中原利害,召赴行在,出知平江府。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
  岳飞收复襄、汉,令松年筹度守御事。松年奏:“乞飞班师,徐窥刘豫意向,若豫置不问,其情叵测,当饬将士谨疆场可也。”
  谍报刘豫于登、莱、海、密具舟楫,淮阳、顺昌积刍粟,欲凭藉金人侵我边鄙。议者谓韩、刘、岳各当一面,可保无虞。松年奏:“三人声势初不相属,缓急必不相救。臣愿疾驰以赴其急。”诏遣松年往江上,与诸将会议进讨,因觇贼情。帝决意亲征,遂次平江,命松年权参知政事,专治战舰。松年曰:“议论既定,力行乃有效,若今日行,明日止,徒纷纷无益。”
  俄以疾提举洞霄宫,卜居阳羡,虽居闲不忘朝廷事,屡言和籴科敛、防秋利害,帝皆嘉纳。十六年病革呼其子曰大化推移有所不免乃就枕鼻息如雷有顷卒人谓不死也。年六十。
  松年平生不喜蓄财,每除官例赐金帛,以军兴费广,一无所陈请,或劝其白于朝,曰:“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松年曰:“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况俸廪,主上所以养老臣也。”自持囊至执政,所举自代,皆一时闻人,所荐一以至公,权势莫能夺。
  方秦桧秉政,天下识与不识,率以疑忌置之死地,故士大夫无不曲意阿附为自安计。松年独鄙之,至死不通一书,世以此高之。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三十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六年/病革/呼其子曰/大化推移/有所不免/乃就枕/鼻息如雷/有顷卒/人谓不死也
  B.十六年病/革呼/其子曰/大化推/移有所不免/乃就枕鼻/息如雷有顷/卒人/谓不死也
  C.十六年/病革呼其/子曰/大化/推移/有所不/免乃就枕鼻息/如雷有顷/卒/人谓不死也
  D.十六年/病革/呼其子/曰/大化推/移有所不免乃/就枕/鼻息如雷/有顷卒人/谓不死也
  1.A 解析:回答本题,要注意把握语段中的谓语动词,并由此确定语句的主语、宾语等,判断语句的停顿点。比如这句话中的动词有“呼”“推移”等,“呼”没有主语,其宾语是“其子”,由此可以判断“呼”的前面要停顿。“大化推移”是一个语意完整的句子,后面需断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是中国经典之一,相传是周人所作,内容包括《易》和《经》两个部分。
  B.“校书郎”,官名,主管校勘典籍,东汉时期始置,明以后不置。
  C.“行在”,即“行在所”,特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或者专指天子巡行所到的地方。
  D.“和籴”始于北魏,指古时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向民间强制征购粮食的政策。
  2.A 解析:A项,“《易》和《经》”错误,应该是“《经》和《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松年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母亲织布卖钱供养他上学。他学习特别用功,读书过目不忘,并且十分精通《周易》。
  B.胡松年敢于犯颜直谏。在国家要收复燕云时,他上奏说边地开战就会有说不完的弊端,因为议论不符合当时宰相的思想,他被贬谪。
  C.胡松年担任参详官时,认定沈晦为第一名,得到皇上的嘉许;在皇帝亲征刘豫时,他说任何事情都要身体力行才能有效。
  D.胡松年不喜欢积聚钱财,皇帝赏赐的金帛,胡松年拿来作为军费;他喜欢接待宾客,俸禄不够,有人劝说他节省,他认为贤能多财有损志节。
  3.C 解析:C项,原文中的“力行乃有效”的意思是“尽力去做才能有效果”,从后文看,其意思是要尽心尽力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松年奏:“乞飞班师,徐窥刘豫意向,若豫置不问,其情叵测,当饬将士谨疆场可也。”
  译文:                  
  答案(1)胡松年上奏说:“请岳飞带军队撤离,慢慢观察刘豫的意向,如果刘豫置之不问,那么情况难以预测,应当告诫将士严守边疆就可以了。”
  (2)方秦桧秉政,天下识与不识,率以疑忌置之死地,故士大夫无不曲意阿附为自安计。
  译文:                  
  答案(2)当时,秦桧当权,天下无论是否有见识的人,一律因为遭到怀疑、猜忌而被置于死地,因此士大夫无不曲意阿附以求自保。
  【参考译文】
  胡松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人。幼年时丧父家贫,母亲织布卖钱,
  [真题呈现]
  1.(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 参
  闻说轮台②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答:
  答案1.(1)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解析:这道题问写景的角度有何不同,我们学过的写景的角度一共有两种:一是直接,二是间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通过描写春风不来、人少、植被稀疏来衬托北庭连年见雪飞的苦寒恶劣环境。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答:
  答案(2)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于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解析:虽然问的是尾联的情感,其实就是结合尾联谈谈全诗的情感。那么结合题目、作者还有尾联可以看出岑参把爱国、完成王命和同家人团聚孰轻孰重分得非常清楚,虽然思乡思人,但依旧以国家大事为重,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尾联表达了作者以国事为重,竭力完成王命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为了国事,即使思念家乡、亲人,想和亲人团聚也只能梦中悄悄思念,把思乡放在了次要位置的复杂感情。诗歌尾联说“勤王”,即指尽力王事,也就是指要竭尽全力报效祖国,写出了作者不怕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报效祖国的决心,而“私向梦中归”表达了诗人想念家乡,想和亲人团聚的情感,但在国事面前,诗人把轻重分得很清楚,表达了诗人即使思念家乡和亲人,也会以国事为重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尾联对全诗的情感抒发,起了点染和升华的作用,全面地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言简义丰,言有尽而意无穷。
  2.(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残春旅舍
  韩 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注]一灯明。
  [注] 篱落:篱笆。
  (1)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答:
  答:(1)“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2)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答:
  答:(2)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日
  [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 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1)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
  答:
  (2)“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答:(1)“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颈联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一是忧国之情。盛春已经过去了,而南宋也是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故这“幽情”从表面看似是伤春,从全诗看它暗含着忧国伤时的隐痛。
  解析:(1)首先要指出词语的意思,然后分析其中运用的手法,最后分析所描绘的景物的特点和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2)可以结合诗歌中的关键语句“韶光大半去匆匆”分析情感,另外,诗歌的注释也是解答的重要依据。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水调歌头•平山堂①用东坡韵
  [真题呈现]
  1.(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答案1.(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2)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3)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2.(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答案2.(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3)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3)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答案4.(1)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2)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1.(2016•河南郑州二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感叹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戒酒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战争悲壮、残酷的气氛。
  答案1.(1)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2)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3)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2.(2015•吉林长春质检)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菊花、牡丹的看法。
  (2)《次北固山下》中诗人王湾借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暗示人类的发展变化,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韩愈认为存在“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1)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富贵者也
  (2)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3)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3.(2016•陕西质检)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为政》中对“学”与“思”二者的关系做过辩证的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常用莲花来比喻君子不受环境影响的高洁品格。周敦颐的《爱莲说》中表明自己喜爱莲的这一品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描写秦朝宫里的管弦音乐声比市人说的话都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___________,__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