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热点+题型全突破(7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8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3/8 21:47:0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0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17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全突破 Word版含解析7份
  专题4.1 正确使用词语 成语一-2017年高考语文冲刺专题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4.1 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型特点与命题规律-《奇招制胜》2017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全突破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4.2 热点题型一 筛选信息题-《奇招制胜》2017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全突破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4.3 热点题型二 归纳要点题-《奇招制胜》2017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全突破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4.4 热点题型三 概括观点题-《奇招制胜》2017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全突破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4.5 压轴题高分策略之梳理主干三重比对-《奇招制胜》2017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全突破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4.6 高考真题-《奇招制胜》2017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全突破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4.7 各地优秀试题汇总-《奇招制胜》2017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全突破 Word版含解析.doc

  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型特点与命题规律
  三年高考题型分布表
  2016年高考全国卷 2015年高考课标全国卷 2014年高考课标全国卷
  II卷 I卷 III卷 卷Ⅰ 卷Ⅱ 卷Ⅰ 卷Ⅱ
  塞壬的歌声 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 艺术是什么 美的奥秘 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理解概念   
  理解语句
  筛选信息 √(3分) √(3分) √(3分) √(3分) √(3分) √(3分) √(3分)
  结构思路
  归纳要点 √(3分) √(3分) √(3分) √(3分) √(3分) √(3分) √(3分)
  概括观点 √(3分) √(3分) √(3分) √(3分) √(3分) √(3分) √(3分)
  高考对论述类文本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精确性、整合信息的周密性和把握文意的准确性,是对考生理性思维素养和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命题者往往会在这类题目上设置几个常见的陷阱,而各个陷阱的特征又相对稳定。
  从选材上看,高考论述类文章常常体现出时代特色,即使是反映古代生活的内容,其主题仍然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密切相关,如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的论述类文章摘编自朱凤瀚的《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全国新课标卷Ⅱ的论述类文章摘编自格非的《塞壬的歌声》,全国新课标卷Ⅲ的论述类文章摘编自周振鹤的《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等。
  纵观新课标卷三年来的考查点,以信息筛选、归纳要点、概括观点为主。
  从题型上看,全国新课标卷、天津市卷等只考客观选择题,浙江省卷、江苏省卷兼考主观表述题。2017年变化不大,分值还是9分。
  题型特点
  高考中,一般论述类文章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精确性,整合信息的周密性和把握文意的准确性、时效性,是对考生理性思维素养和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全国新课标卷主要考点如下:
  考点分布 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句子的含义。②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③归纳内容要点。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选材内容 注重文化积淀,关注传统文化。选文以文化艺术评论类文章和历史考证类文章为主。文章大都具有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和人文性。
  命题形式 采用客观题形式,设3个单项选择题,共9分。题型、分值稳定。
  命题规律
  先看一看2016年课标卷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特点总结。
  ……
  论述类文本阅读   热点题型二  归纳要点
  近三年高考题型一览表
  年份 篇目 试题 参考答案
  2014年全国卷1 《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答案】B
  【解析】宋代政府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错, 把关的实施者应为行会 。
  2015年全国卷2 《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D
  【解析】于文无据,原文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2016年全国卷2 《塞壬的歌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答案】B
  【解析】
  传统小说和早期小说有两个差异,一个是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即口耳相传和小说家们创作再加工的两种不同的形式。一个是区别并不明显的本质上的差异,B选项错把形式差异当本质差异。
  2016年全国卷1 《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答案】 B
  【解析】
  此项犯扩大化的错误,原文只是说“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并不是泛指旧史学。
  归纳要点题型概述:
  归纳内容要点一般是对一段或几段文字进行分析概括,常涉及三个方面:具体的内容概括正确;抽象的内容阐发正确;含蓄的内容解说正确。
  【规律总结】
  一般的题设提问方式
  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一般答题应对技巧
  1.综观全文,整体感知。
  ……
  论述类文本阅读  压轴题高分策略之梳理主干,三重比对
  从题干用语“正确”或 “不正确”上判断试题难度及做题方法。一般而言,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大,必须综合运用比对法和排除法;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小,一定要用好比对法。不论哪种题型,都需要比对,考生可运用“三重”比对法来明确比对的方向,突破辨析选项正误的瓶颈。
  类型一   比对词语
  因为命题者在命题时采用删词、添词、改词的手段来设置部分选项,所以我们抓住选项跟原文中相应的词语比对,就能迅速地排除部分选项。
  命题人常在以下词语上做文章:
  比对词语 比对特征 情况诠释 思考趋向
  范围程度词 比对选项句中和原文中的一些表范围、程度的关键词,如:全部、都、全、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等。 这一现象涉及部分与整体(把部分说成整体,或把整体说成部分)、扩大与缩小(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特殊与一般、轻度与严重等。 混淆范围
  以偏概全
  时间词 比对选项句中和原文中的一些表示时间、结果的关键词,如:已经、将要、完成、成功等。 这一现象涉及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涉及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等。 混淆时态
  指代词 比对选项句中和原文中的一些代词,如:之、其、此、这、那、哪等。 选项句对原文中的“指代内容”有误,或是类别上的,或是程度上的,或是陈述对象上的。 偷换概念
  指代有误
  是非词 比对选项句和原文中往往会出现的含有肯定或否定的关键词,如:没有、每、无、无非、拒绝、妨碍等。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混淆是非
  无中生有
  典例1(2015 全国卷2)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 “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