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练习题(3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7/23 21:02:3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100+6000+5860字。

  客观题解题 2方法
  (时间:40分钟 分值:24分)
  一、(2017《考试说明》新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潘建伟:量子世界的“中国耕者”   
  李陈续 刘爱华
  ①从读本科时与“量子”结缘,今年45岁的潘建伟已经与“量子”打了二十多年交道。本科毕业后,潘建伟继续在校攻读理论物理硕士,方向是量子基本理论。随着研究的深入,潘建伟认识到,量子理论中的各种悬疑需要尖端实验技术才能验证,于是硕士毕业后他选择了去代表世界研究水平的国外高校留学。
  ②1996年,他来到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导师塞林格问他:“你的梦想是什么?”“我要在中国建一个和您的实验室一样的世界领先的量子光学实验室。”一年后,潘建伟与同事一起在《自然》上发表了首次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学术论文,这个成果被公认为量子信息实验领域的开山之作,并入选《自然》“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
  ③此时,量子信息已被国际科技界预见为会对未来信息技术和人类社会生活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新兴学科。2001年,潘建伟得到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金支持,在导师张永德教授和近代物理系同仁的支持下,从零开始组建实验室。潘建伟像“候鸟”一样,一边回到欧洲继续从事合作研究,一边指导国内的研究生建立实验室。2004年,《自然》杂志发表了他们首次实现五光子纠缠和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的成果。这一成果同时入选欧洲物理学会和美国物理学会的年度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这在中国科学家中还是第一次。
  ④在快速推进国内实验室建设的同时,潘建伟继续在欧洲从事冷原子量子调控方面的学习与合作研究,并通过从国内招收研究生和博士后、选派学生到国际先进小组学习等方式培养这方面的研究力量,完成了光与冷原子量子信息技术方面至关重要的人才和技术原始积累。潘建伟的人才布局,从中国科大起步,分别辐射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德国马普量子光学所、瑞士日内瓦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他积极进行着人才的分众深耕。
  ⑤2008年,潘建伟团队整体回归中国科大,以陈宇翱、陆朝阳、张强、赵博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学者组成了强大的研究阵容。从2004年开始,这个团队首次实现五光子纠缠和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首次实现具有存储和读出功能的纠缠交换,首次实现八光子薛定谔猫态,利用八光子纠缠首次实现拓扑量子纠错……《自然》杂志在报道潘建伟团队的成果时评价:“在量子通信领域,中国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由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将领先于欧洲和北美。”
  ⑥“科学家要做原始创新,为国服务。”潘建伟有着明确的科研路线图:从初步实现局域的量子通信网络,到实现多横多纵的全球范围量子通信网络,以保证信息传输的绝对安全;通过量子计算研究,实现大数据时代信息的有效挖掘;通过量子精密测量研究,实现新一代定位导航……
  ⑦早在2008年秋,潘建伟团队就在合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光量子电话网,实现了“一次一密”加密方式的实时网络通话,建成真正做到“电话互联互通、语音实时加密、安全牢不可破”的量子保密电话网络系统。2012年和2014年,潘建伟团队分别建成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量子通信网络“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和“济南量子通信试验网”,这标志着大容量的城域量子通信网络技术已经成熟。2012年底,潘建伟团队的量子通信装备在北京投入常态运行,为十八大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信息安全保障。
  ⑧2014年1月,依托于中国科大研究力量,中科院成立了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同时通过整合院内相关研究所和南京大学、国防科大等高校的优质资源,在教育部支持下成立了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潘建伟同时担任了这两个中心的主任。他说:“我们希望能瞄准世界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贡献。”
  ⑨目前,千公里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工程“京沪干线”项目正在稳步建设,将于2016年年底前建成连接北京、上海的高可信、可扩展、军民融合的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同时,潘建伟团队牵头实施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将于2016年发射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旨在实现高速星地量子通信并连接地面的城域量子通信网络,初步构建我国的广域量子通信体系。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潘建伟团队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大容量的城域量子通信网络技术已经成熟,其量子通信装备为十八大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信息安全保障。
  B.2001年,潘建伟仅凭一人之力,从零开始组建实验室。一边回到欧洲继续从事合作研究,一边指导国内的研究生建立实验室。
  C.第六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文潘建伟团队整体回归,组成强大研究阵容,为国效力,引起下文对潘建伟团队工作成果的实际运用和发展前景的介绍。
  D.潘建伟量子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保证信息传输的绝对安全,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挖掘,实现新一代定位导航。
  解析 B项,“潘建伟仅凭一人之力”有误,他“得到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金支持,在导师张永德教授和近代物理系同仁的支持下”组建实验室。
  ……
  开放性试题 2大考点:评价与探究
  (时间:40分钟 分值:24分)
  一、(2016•大庆一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童年的达尔文
  在距离伦敦220公里的地方,有一座英国的古城施鲁斯伯里。从市里往西北方向走,过威尔士大桥,可以看见坐落在塞文河岸的悬崖峭壁上一座三层红砖楼房。这座楼房是罗伯特•达尔文医生在1800年建成的。他的第五个孩子,即后来的伟大博物学家查理•达尔文,1809年2月12日就诞生在这里。
  罗伯特•达尔文医生享有很高的声望。他在21岁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之前就开始靠行医为生。查理•达尔文对具有敏锐洞察力的父亲无限信赖,说他是“人们当中最聪明的人”。母亲去世那年,八岁的查理开始进学校学习。他在学习上赶不上小妹妹凯瑟琳。但他在搜集方面很有兴趣:搜集矿物、贝壳、硬币等。就在这时他对自然史产生了兴趣,竭力要弄清楚各种植物的名称。他还喜欢长时间地单独散步,散步时总是专心致志地思考。有一次由于只顾思考,他从七八英尺高的地方失足跌了下去。他喜欢钓鱼,常拿着钓鱼竿接连几个小时坐在塘边或河边。他在搜集鸟蛋时,从每个鸟窝里他只拿走一个鸟蛋,从不多拿一个。每当他想起他在幼小的时候曾无缘无故地揍了小狗一顿,他一生都感到内疚。
  第二年,查理被送进别特列尔博士主办的一所旧式学校学习,在这里他学了七年。他是寄宿生,却常常在校方每天两次点名之间很长的空当里跑回家,因为他在家里有自己的兴趣。他在家总要待到最后一分钟才离开。为了不迟到,他拼命跑步去学校。校长别特列尔先生在剑桥大学学习时,他写的希腊颂诗得过两枚奖章。无怪乎学校进行的是一种严格的古典教学,学校对作诗特别重视。达尔文没有作诗的才能,但他收集了大量旧诗,并加以剪裁,这样也能够很容易地作出任何题目的诗来。学校里学的是古文,并且还要背诵。背诵对达尔文来说很容易,但两天后他就把背会的东西同样容易地忘掉了。达尔文对这所学校十分反感。他是一名中等生,可能还是一名落后生,他认为在这所学校的那段时间是一个空白。
  达尔文有各种各样的校外兴趣。他曾跟一位家庭教师学习欧几里得几何,当他了解了对定理的一些明确的论证方法时,他感到非常满意。当有人向他说明如何使用晴雨表上的游标时,他也感到非常高兴。不过,他做的事情主要还是搜集。他一面照旧收集矿石,一面努力设法找到新矿石。他还收集各种昆虫,他在十岁时就对地方动物志相当熟悉。读了鸟类学方面的书籍后,他开始观察鸟类习性并作出各种标记。他十分喜欢在刮风天的傍晚沿着海滨散步,观赏那些沿着奇怪而又错误的路线飞回家去的海鸥和鸬鹚。查理快毕业时,他哥哥伊拉司马斯对化学产生了兴趣,并在一个棚子里搞起了一个小试验室。查理经常帮助他,并且认真读了几本化学书。在实践中了解到试验方法的奥妙之后,他便对化学入了迷。但学校反对他从事这一工作,别特列尔博士曾当众斥责他白白浪费时间,同学们则给他起了个“瓦斯”的外号。毕业前,查理又迷上了打猎。 15岁时,他曾去探望住在伯明翰的姑父哥尔顿。姑父常带着他去打猎,并给了他一支猎枪。打猎归来时,姑父对他开玩笑说:“鸟儿正站在树上笑你哩。”这个玩笑刺伤了他。不久哥尔顿来他家,查理把他叫到花园里,以胜利的姿态表演给姑父看,他是怎样射中抛到空中的手套的。
  (摘编自涅克拉索夫《达尔文传•第一章童年》)
  【相关链接】
  ①达尔文(1809—1882),祖父和父亲都是名医,为了让他继承祖业,他16岁就被父亲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达尔文却“不务正业”,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两年后,父亲又送他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但达尔文仍然把大部分时间用在生物学上。
  ②1831年,22岁的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他放弃了待遇丰厚的牧师职业,依然热衷于生物学研究。这年12月,英国政府组织“贝格尔号”军舰环球考察。经人推荐,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自费搭船,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环球考察活动。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达尔文在别特列尔博士主办的旧式学校学习期间,消极应付学校的各项规定,如“作诗”“背诵古文”“不迟到”等。
  B.毕业前,达尔文又迷上了打猎,他经常跟随姑父打猎,但姑父的一句玩笑话,刺伤了他,他因此苦练打猎本领,并演示给姑父看。
  C.达尔文积极培养自己的校外兴趣,他常常利用校方每天两次点名之间的空当跑回家,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D.快毕业时,达尔文对化学产生了兴趣,并搞起一个小试验室。在实践中了解到试验方法的奥妙之后,他便对化学入了迷。
  解析 D项,“达尔文对化学产生了兴趣,并搞起一个小试验室”表述有误,应是以“他哥哥伊拉司马斯以化学产生了兴趣,并搞起一个小试验室”。
  答案 D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达尔文的父亲是医学博士,他21岁之前即开始自食其力。受父亲的影响,达尔文22岁大学毕业即自费搭上“贝格尔号”军舰开始环球考察。
  B.达尔文的学习赶不上小妹妹凯瑟琳,原因在于他的兴趣不在学业上,而主要在搜集上,如搜集矿物、贝壳等,并由此扩展到对自然史的热爱。
  ……
  小说客观题解题要领
  (时间:40分钟 分值:28分)
  一、(2017《考试说明》新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萝卜进城
  冯 巧
  张锋搬进了新家,老爸老妈从乡下乐呵呵地赶来庆贺。老妈拎了一大筐土鸡蛋,老爸背了一背篓大萝卜。他们知道现在城里人最稀罕乡下的绿色土特产。
  张锋和媳妇儿见着二老,自然高兴得不得了,只是担心累着二老,可他们一个劲儿地摇头摆手:“不累不累,我们身子骨还硬朗着呢!”张锋招呼媳妇儿把鸡蛋和大萝卜放进冰箱里。妞妞忙着给妈妈帮手,她把萝卜放在地上,一个一个排起来,还挨个儿数起来:“一、二、三……一共十九个。”
  “哎哟,我的妞妞真能干呢!”爷爷一边夸着妞妞,一边对张锋说,“这大萝卜多好,你拿些给隔壁邻居尝尝,他们一定很高兴。”
  “爸,我们刚搬来,都还不认识,不用了!”媳妇儿搭腔了。
  “正因为你们是刚搬来的,所以才要主动去跟他们套近乎嘛!”老妈也在一边说,“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以后也好有个照应。”
  “对!你妈说得对!我们在乡下住,来一趟不容易,万一有个什么的,他们也好帮帮你们!”老爸表示赞同。
  张锋和媳妇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这时,妞妞站起来有板有眼地对奶奶说:“①奶奶,你不知道吗?老师都说陌生人给东西是不能要的。他们又不认识我们。肯定不会要!”
  “呵呵!我的乖孙女,老师讲的那是坏人,我们不是坏人啊。这么好的大萝卜,谁不稀罕?”爷爷刮着妞妞的小鼻子,认认真真地说。
  张锋看老爸老妈坚持要去搞好邻里关系,也不好多说什么,便支吾着:“爸,妈,我们去送也行,万一人家不要多没面子啊!”
  老爸抢先一步,主动背上背篓:“他妈,我们去送吧!我们是农村来的老人家,一看就不是什么坏人,人家放心!”
  于是,老爸老妈挨家挨户送萝卜去了。
  隔壁住着一对六十多岁的老人,他们热情地开了门。相互寒暄了几句,老妈从背篓里拿出两个大大的萝卜递过去,走时,老爸还大声地说上一句:“我儿子张锋刚搬来,住在204,以后请多关照,谢谢!”
  成功送出去两个大萝卜,二老更有信心了。他们每家送两个,离开时老爸都会重复那句话:“我儿子张锋刚搬来,以后请多关照!”
  很快,背篓里只剩下一个萝卜了,老妈说:“算了,这个就不送了吧,送一个也不好意思,干脆拿回家今晚炖排骨吃。”老爸连连说好。
  二老高高兴兴地回到家,老爸得意地把背篓亮给张锋和儿媳妇看:“怎么样?我们说得没错吧!你们还总说人家不会收,人家不仅收了,还收得特别开心。”
  “就是!我看哪,城里人真稀罕这个,赶明儿我们回去再背些来,八楼上面还没送呢!”老妈的热情可真高,老爸也跟着附和。
  “啊?你们还要送啊?”张锋和媳妇儿不约而同地喊出来。
  “送!这幢楼每家每户都送。别的我们帮不上你们,给邻里送些土生土长的东西还是没问题的。”老爸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
  夫妻二人无语。
  第二天一大早,二老就吵着要回去,说是早点儿背萝卜来送给八楼上面的住户,免得时间长了,人家知道了,还说送萝卜的人偏心。张锋拗不过二老,只好早早爬起来送他们去车站。妞妞舍不得爷爷奶奶走,硬要跟着爸爸一块儿去送。
  老爸背着空背篓、老妈拎着空篮子在前面走着,张锋牵着妞妞在后面跟着。
  “嘿,这儿怎么会有萝卜?”老爸突然叫起来。老妈也看到了一大堆白生生的大萝卜。张锋看到后也傻眼了,他愣了一下,说:“可能是旁边一家餐馆库房里坏掉的。”
  “哪儿坏啊?个个白白嫩嫩的呢!”老爸还在嘀咕。张锋连忙催着二老快走,不然赶不上第一班车了。
  ②妞妞站在那儿好奇地数了数:“一、二、三……”数完边追爷爷边喊着:“刚好十八个!”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张锋的父母进城贺儿子搬家,特地带来土鸡蛋和萝卜,是因为他们知道城里人最喜欢乡下的绿色土特产。
  B.小说第二段中妞妞摆放萝卜并挨个儿数起“一、二、三……一共十九个”,写出了妞妞天真无邪的特点,为小说结尾妞妞数被扔的萝卜埋下伏笔。
  C.张锋父母送萝卜给隔壁一对六十多岁的老人,老人热情地开门,相互寒暄,真诚感谢张锋父母的热情,并接受了他们所送的萝卜。
  D.张锋夫妻对父母送完萝卜后抑制不住的兴奋和准备回家再背些萝卜来送人的举动感到无语,表明张锋夫妻比较小气。
  解析 A项,原因表述不全面,还有夫妇俩对儿子的关爱。C项,“真诚感谢张锋父母的热情,并接受了他们所送的萝卜”错误,从结局可以看出老人并没有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