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训练回读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6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11/20 20:34:1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3550字。

  《呐喊》训练回读
  一、双项选择题
  1.下面对《呐喊》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在《呐喊•自序》中,鲁迅用“铁屋子”比喻黑暗顽固的旧中国、旧社会;用“熟睡的人们”比喻当时“愚弱的国民”;用“大嚷”来比喻通过宣传使一些较为清醒的人提高觉悟。
  B.《药》中的华家和夏家合称华夏,而华夏其实就是中国,因为中国古代称谓华夏;华家夏家的故事就是中国的故事。华、夏的悲惨遭遇就是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写照。
  C.《孔乙己》以“我”——酒店小伙计的见闻为线索组接生活画面,使人物性格脉络清楚,故事情节的展开线索分明,结构安排严谨完整,增强了亲切感和真实感。
  D.《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4月第四卷第5号《新青年》上,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古典白话小说,是作者用“鲁迅”的笔名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属于他最早的作品之一。
  E.阿Q是希望革命的,他心目中的革命便是“我要什么便是什么,我喜欢谁便是谁”,同时,阿Q也有不准小D革命的想法,由此可见,阿Q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个坚定的革命者。
  2.下面对《呐喊》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站着喝酒”,说明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不能享受“长衫顾客”的待遇,只能和“短衣帮”一起,可他又舍不得脱下象征读书人的“长衫”。这种矛盾现象充分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
  B.《孔乙己》通过对孔乙己一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当时国民的昏沉、麻木状态。
  C.阿Q的精神胜利法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鸦片战争后统治阶级失败主义的毒害,二是被压迫被剥削的农民阶级安于现状的宿命论思想的影响。
  D.《药》这篇小说是以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家宋教仁被杀害的事件为背景写成的,揭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软弱性、妥协性,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
  E.鲁迅很善于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反映特定的时代气氛。如《阿Q正传》中衣箱寄存、辫子盘法等细节,形象地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农村的落后、闭塞,交待了故事的社会背景和典型环境。
  3.下面对《呐喊》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阿Q正传》通过阿Q想革命又不觉悟、最后革命美梦彻底破灭过程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统治者所造成的国民的愚昧,深刻揭露封建势力凶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