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学案1
- 资源简介:
约4010字。
《短歌行》课前双基预习案A
拟制人:曹月兰 备课组长: 教研主任:
学习目标:
①了解曹操的基本情况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②能抓住诗眼,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③能鉴赏诗中比喻、用典的艺术手法,
④感悟诗人在暮年时分仍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曹操是继《诗经》以后重振四言诗的第一位作家,他的五言诗也颇具乐府民歌的色彩,文章写得更是简约严明、不拘一格。鲁迅曾经把曹操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其诗歌继承《诗经》、《楚辞》、汉乐府的传统,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抒发政治抱负,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风格慷慨悲凉, 著有《魏武帝集》。代表作有《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等。
(2)建安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3)解题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长歌”“短歌”是依照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诗句都是四字句,就称之为“短歌”。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除了“行”,还有“歌、吟、引、曲、谣、辞”都是诗歌的一种体裁。
(4)相关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亲自率领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斗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广为传唱。
自主预习
1、 正音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