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10
- 资源简介:
约3260字。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品味恩格斯演讲词中生动而深沉的语言,体会恩格斯沉痛、敬仰之情,缅怀伟人丰绩;
2. 理清文章思路,提高议论文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揣摩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场合的语言,理解其思想内容,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教学设想】本文是阅读篇目,主要是把握重点,让学生思考、讨论 。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
一、课题简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著名的文章是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写的。
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诞生在普鲁士(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律师的家里。在学习与战斗中度过了65个春秋。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他们共同战斗,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共产主义。1883年这位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心脏停止了跳动,一盏多么明亮的智慧之灯熄灭了。在安葬这位伟人的时刻,与他一生并肩战斗的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一篇极其重要的讲话。恩格斯满怀无产阶级革命深情,论述了马克思对全人类、对全世界无产者所作的丰功伟绩,赞颂了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身的崇高精神,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沉痛悼念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
二、悼词的一般要求。
悼词一般分为四个部分:
1.介绍去世者的姓名、去世时间、地点、原因、享年身份和职务等。
2.介绍去世者的简历。
3. 颂扬去世者的主要业绩和主要的优秀品质等,肯定其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4.给去世者以综合评价,对死者的悼念,寄托哀思,并慰问去世者家属。
三、学生勾画课文,加注理解。思考:那么这篇悼词中恩格斯到底写了些什么,又是怎样写的呢?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1段为第一部分,交代马克思逝世时的情况;第2至第8段为第二部分,评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和影响;第9段为第三部分,表达对马克思的悼念之情。
四、教师引导学生解析文章内容
1.指导学生学习第一段:“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马克思逝世了。然而,文中没有直接明写“逝世”,而是用了三个“了”的句子来表达。
明确:这样表达,突出了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虽“停止了思想”,但他批判继承了人类全部的精神财富,他的伟大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