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诗歌鉴赏之语言与手法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6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9/4/27 22:18:4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8
  • 下载点数: 4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200+18220+2970字。

  一、【2019届黑龙江大庆一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9分)
  元日田家
  【唐】薛逢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①出门儿妇去,乌龙②迎路女郎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③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注】①蛮榼:酒器。②晋朝时,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后世以乌龙泛指犬。③士林: 此处指读书人。③本诗作于作者贬官四川之时。
  14.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首联描写了南村和北村不同的风景。在元日这天,家家户户很早就打开了家门。
  B.诗歌前三联写出当地淳朴的民风,元日百姓的生活热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
  C.“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的告诫。
  D.“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也指一年之“暮”,亦可指一生之“暮”。
  15.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4.A15.①过节的 愉悦之情:“但祝”“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诗人、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②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长笑士林因宦别”,读书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的可笑。③对回乡的渴望之情:“一官轻是十年回”,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可见回乡之情是多么的迫切。④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树里茅檐”“蛮榼出门”“乌龙迎路”“但祝”“那愁”表现当地民风淳朴,流露出作者的羡慕之情。
  面都只相互祝福,所有的烦恼都不要提,作者刻意用一“但”字,也是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再去想被贬的事情。D项,“暮景”既写出了百姓欢度佳节、举杯互饮间完全不在乎天色渐晚,也表现作者并未将岁月流逝、年华老去放在心上。故选A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分析诗歌的情感
  ……
  考向一  炼字
  1.讲高 考
  (1)考纲要求
  能够鉴赏一首诗中点明主旨的关键字词,体会诗歌中某一个字的深刻含义,鉴赏一首诗或一句诗中精练含蓄的关键词。【来源: 】
  (2)命题规律
  炼字是高考诗词鉴赏的热点,考查的重点是动词、形容词、词类的活用和叠音词的表达效果以及诗歌中某个词语在结构上的作用。题型以主观题为主。
  例:【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
  【答案】(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②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3)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此题主要从炼结构、炼意和炼境的方面考虑。
  【点睛】炼字题是诗歌语言类题考查最常见的一种,它需要考生能够:1.正确判断所考之字在诗中的意思(考生可在原诗基础上通过“组词法”确定该字在诗中的意思)。2.了解不同词性的字在诗中可能产生的表达效果,如:动词,使诗中所写内容表现更生动,更有动感,用词显得新颖,不落俗套;形容词,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准确生动地传达作者的情感,特别是表色彩的形容词,多能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叠词,舒缓语气,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营造特定意境等;数量词,准确具体表现所绘之物。3.辨明语言运用的手法。其考查形式主要为:请分析“”字的妙处。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诗的某联中的某字被认为是全诗的诗眼,你认为呢?为什么?你认为该联中的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请说明原因。解题分析:此类题形式各异,但答题模式可谓“万变不离其宗”,无论题型如何,考生始终做到如下几点即可:(1)弄清该字的本义;(2)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3)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4)指出该字的表达效果;(5)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趁热打铁】【2019届江西高安中学高三上第四次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古意(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① 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戌忆辽阳。②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①“卢家少妇”,名莫愁,是南朝民歌《河中之水歌》里的人物,后用作少妇的代称。② 辽阳:指今辽宁辽阳市附近地区,为东北边防要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思妇的身世和处境,她寂然独居空闺,哪比得上双栖于梁上的燕子呢?这独居空闺的寂寞之情,兴起了全篇绵绵的愁思。
  B.颈联前一句承上文征戍之意,后一句承上文忆辽阳之情。这一联
  ……
  一练高考
  一、【2018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品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15.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
  【答案】
  14.A
  15.观点一:同意。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 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②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