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学问》课堂实录1
- 资源简介:
约7620个字。
《怀疑与学问》课堂实录
师:上课。
生:老师好——(拖长腔)
师:这节课呢,我们学习九年级的一篇议论性的文章,题目叫做——
生:《怀疑与学问》(拖长腔)。
师:别拉调,再读一遍。
生:《怀疑与学问》。
师:听清楚,不要拉调,《怀疑与学问》。
生:《怀疑与学问》。
师:好好说话,大家都八年级了。
(生笑)
师:好,我们这节课学习的课文题目叫做——
生:《怀疑与学问》。
师:作者——
生:顾颉刚。
师:“颉”字比较难写,写一写,把它拼音也记住。看看这个“颉”字,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
生:吉,页。
师:对,写一写。顾颉刚先生他的身份是什么?看一看课本。
生:历史学家。
师:对,他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一位历史学家,给我们写下了这么一篇关于学术上的议论性的文章。那么同学们考虑一下,读的时候读快还是读慢?
生:快。
师:一位历史学家,做学问的人,他留下这么一篇文章,大家考虑一下这样的文章适合读快还是读慢?
生:慢。
师:大家一定要保持一种稳重,稳重。
(生笑)
师:所以,一位学者写的文章,而且是学术上的文章,大家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太急躁。接下来,我们一起把文章读一读。读的时候呢,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这篇文章不用《怀疑与学问》做标题,而改用课文当中的某个短句、某个短语做标题,你会选课文当中的哪个短句,或哪个短语?听清楚了吗?
生:听清楚了。
师:行,我给大家读前两段。
(教师范读前两段,生齐读第三段)
师:好,我们请同学来读一读这一节。你来读。
(生读)
师:两个词语读错了,“如何”读成了“如此”,“证据”读成了“依据”,请坐。你来读第四段。
(生读第四段)
师:好,请坐,你继续读。
(生读第五段)
师:“那本书”、“那种学问”,不是“哪本书”、“哪种学问”。
生: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师:你是刚才提出要读快的那位同学对吧?你知道读快容易出错了对不对?所以还得读慢。你听,老师给你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