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1/6 13:23:0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8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9580字。

  2020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产物,它深深植根于五千年中华文明智慧的土壤,是与中华文明民族精神相一致的。
  其一,从哲学价值观上来看,相比近代西方倡导的构建自由民主世界的思想,中华文明中的“和合”思想基础上所生长出来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更为丰富,更加包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华文明的伦理有着内在的一致性,都是强调整体思维和天下情怀。其蕴含着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回答了中国与世界相处的基本价值原则,为全球治理烙上鲜明的中国风格,提供了可行性的中国方案。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主要特征是崇德尚义、重礼尊乐,强调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追求“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已经成为中国人开展对外交往的一些基本规则,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其二,从认识论上来看,不同于西方文明中的“主客体分离”的“二元论”,中国历来尊崇物我相与、阴阳平衡、众生平等理念,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世界的认识完全一致。与美国和欧洲人不同,中国人看待世界并不是主体与客体相分离、相对立,而是强调将主体融于客体,将自己融入世界,用非对象性的思维去领悟这个世界,讲究阴阳和谐、融合共生,共同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之中。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看来,中国的崛起不必然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中国的发展也不能离开其他国家的发展,国家与国家和谐相处共同存在于一个有机体的哲学逻辑之中。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上的防御态势和温和倾向,积极谋求“君子和而不同”的合作共赢逻辑符合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心理。这一点构成了独特的中国风格,也是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认识论基础。
  其三,在方法论上,中国倡导中庸之道也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相吻合。在对中庸的解释中,“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就是待人接物不偏不倚,是一种在矛盾中维系和谐、寻求天人合一的理想。但是,中庸也反对无原则的调和,更反对同流合污,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中庸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看来,与远人交往,不能放弃道德原则,不能舍弃中华文明之主体。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倡议和新观点,比如“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以及义利并举、以义为先的正确义利观等,所有这一切都贯穿着中华文化中的中庸之道。
  (摘编自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华文明智慧的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产物。
  B.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比近代西方倡导的构建自由民主世界的思想更为丰富和更加包容。
  C. 中国看待世界的方式与西方明显不同,中国强调的是主客二元,西方则主张主客合一。
  D. 中庸讲究的是不偏不倚,“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与“上海精神”“丝路精神”都贯穿着中庸之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三个维度审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并深入阐述了这种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B. 文章以“和合”思想为基础,集中阐述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的和平、和睦、和谐等“和”文化理念。
  C. 文章以大量篇幅将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作对比分析,突显了中华文明中“和合”思想创新持久的生命力。
  D. “道不同,不相为谋”,文章将引证和喻证结合起来,形象地论述了国之交往中必须遵循的道德原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为全球治理提供的唯一可行性的中国方案。
  B. “和而不同”既是一种认识论,又是一种方法论,贯穿于中华文明的主体。
  C. 如果没有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产生。
  D. 新时代党的系列新思想、新理念都植根于五千年中华文明智慧的土壤。
  【解析】【分析】(1)C项关系错位,原文是“西方主张主客体分离,中国则强调主客体要融合成一个统一体”。故选C。(2)A项范围扩大,从标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和全文看,原文并没有“深入阐述这种思想的实践价值”。C项数量错误,从原文第③段来看,将中西文明作对比分析的只有两句话,谈不上“大量篇幅”。D项方法错误,文章只有引证,没有喻证,论述也不形象。故选B。(3)C项以偏概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植根于五千年中华文明智慧的土壤,它的产生是迟早的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明确了我国未来城镇化的路径和方向;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这是“特色小镇”一词首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亮相。从政策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