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意境、炼字、语言风格赏析专项训练
- 资源简介:
约23720字。
2020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意境、炼字、语言风格赏析专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直奔诗题,各点“夜”“秋”二字,交代了时间、心态、环境,着一“清”字,也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B.“烛花”即灯花,古人认为灯花是喜事的预兆。杜甫诗句:“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 《独酌成诗》)即可为证。此处诗人以乐景反衬哀情,强化了自己的幽情苦绪。
C.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古人常借梧桐写悲秋,秋天常用的意象还有菊花酒、南飞雁、寒蝉鸣等。
D.全诗次序井然,层层递进,意象鲜明突出,意境清空幽渺,细节勾勒精练传神,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2.此诗无一“情”字却处处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你认为能充分体现诗人情感的三个字,并简要分析诗人如何利用这些关键字营造意境。
————————————
1.B
2.诗歌着一“凉”字既写因夜深天凉而生的肤觉,又写内心深处的孤寂和悲凉;着一“月”字,借以造境,由满床的月光自然过渡到天空之明月,寄托月圆、人不圆的感慨;一“缺”字,与梧桐相连,与月光相对,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
1.试题分析: B频剪烛花的细节,是为了表现女主心事重重,孤枕难眠。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最后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积累描绘意境的词语,如:雄浑壮丽、空寂、幽静、宁谧、朦胧、萧条、明快、荒凉、冷寂、清新、淡雅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初夏江村
高 启①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②。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注)①高启(1336〜1374)字季迪,明初著名诗人。此诗作于高启回到家乡青丘乡间隐居时。②纬车:抽茧出丝的工具。
凫fú:俗名野鸭
3.下面对本诗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开篇用一“步”字而境界全出,写出了诗人在乡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