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重难点练习:现代文阅读之主观表达
- 资源简介:
约18180字。
重难点 现代文阅读之主观表达
(建议用时:30分钟)
【命题趋势】
就近几年的高考全国卷来看,现代文阅读题的题型几经变化:
2014、2015、2016年高考,现代文部分论述类文本属于必考题,3道选择题,9分;文学类和实用类属于选考题,1道五选二、3道主观题,25分。
2017年高考,取消了选考题,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都是必考题,论述类新增加了“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手法”考点,一直延考至今。文学类改为1道单选,2道主观题,14分,实用类开始采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形式考查,题型设为1道单选,1道五选二,1道主观,12分。
2018年,题型又有变化,文学类主观题分值多了1分,可见对此类题型的重视,实用类依然是12分,但是取消了五选二的双选题,改为2道单选题,1道主观题,难度适度地有所减弱。
2019年,题型上没有新的变化,文学类和实用类调整了位置,实用类首次位于文学类之前。
在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模拟考试中,现代文阅读的分成两道大题,现代文阅读Ⅰ是多则材料阅读,涉及文学评论、论述文等多种风格的文体。现代文阅读Ⅱ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居然考查了多年未考的现代诗,而且是大家很不熟识的作家作品。让习惯于小说、散文备考训练的考生措手不及。题型方面,现代文阅读Ⅰ,为3道单选题和2道主观题,一个考查论证方式的特点,一个又完全是开放性试题,这对考生来说都很陌生。现代文阅读Ⅱ,现代诗歌阅读考查2道单选,2道主观,考查点涉及诗歌内容的理解、艺术特色的分析、理解句子含意等等。
今后高考,现代文阅读的这种变化习惯可能还会继续,所以考生的思维也要习惯于这种多变性,灵活备考。
【满分技巧】
现代文阅读主观表达题,是对考生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的全方位考查,考生无论是平时训练还是考试对这类题都普遍存在着畏难心理,得分率也偏低。如何让考生克服这种心理,拿到应得的分数呢?要做到以下几点。
1、阅读选文时要勾画圈点。阅读时对文章中中心句、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等作勾画圈点,不仅可以增加对内容的印象,还能大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行文思路。
2、审题时要一字不漏。千万不能用扫视的方式审题,那样容易漏掉关键信息。审题时注意看清问题,必要时用笔勾画,看清三个地方:一是题目数量,比如有的题目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一定要逐一作答,切不可漏答问题或将两个问题合而为一作答。二是题目要求。比如“结合文本”“结合自身”。三是看分值。因为高考阅卷中是“踩点给分的”,分值往往提示了答案所必须的要点。比如分值是6分,答案要点一般为3点。
3、确定答案所在区域。这一环节至关重要,一定要在属于该题的答题区域作答,否则就全盘皆失了
4、精心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以下三点值得注意:尽量用原文中的语句整合、弄清答案和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选择合理的表达形式。
5、复查检证答案。这个环节容易被忽视,但是必不可少。首先,它可以检验所答是否为所问,防止答非所问的情况出现。其次,通过复查可以发现并更正拟出来的答案中的病句、错别字。在试卷上答题前最好先拟个草稿,然后再誊写到答题区域。
【限时检测】
一、【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第3次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各自时代的偶像。对才华出众、外形靓丽、造型时尚、为人友善、个性独特的明星产生倾慕心理,恐怕是每一代青少年必然经历的心理体验。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传播渠道、审美标准的不同,每一代人对偶像的认知自然会有所差别。然而,在差异化的表象之下,不同时代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