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11
- 资源简介:
约6400字。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围绕中心,内容高度概括、语言精确、结构严谨的特点,学习悼词的写法。
2.了解马克思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伟大功绩,学习马克思坚定、无私地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1.掌握本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和抒情的悼词的文体特点,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对重要段落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章中强烈的情感。
2.理解本文准确选用关键词语、修辞方法、严密长句,对本文表情达意、表现形象所起的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学难点】
第二、三段复杂单句的语法分析及第五段多重复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作为“万物的灵长”,感情丰富、复杂、细腻。崇高卑劣、生老病死,激发了人类强烈的情感。同时,人们也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价值判断,悼词就是人们表达哀悼的方式之一,而对于一个时代巨人的离去,这种方式就显得尤为必要。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马克思在伦敦去世;3月17日,在伦敦海特公墓举行了葬仪,恩格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向自己的导师表达了深切的悼念,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悼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篇演讲辞。
二、简介作者与文体知识:
1.卡尔•马克思(1818-1883)是饮誉世界的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以毕生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并将继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2.悼词 开头: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对逝者表 主体: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示哀悼的话) 结尾:表达哀悼,对生者提出希望要求
三、范读全文,理清全文各段逻辑关系:
(1)要求学生根据上述悼词的特点,找出本文结构的三个部分,并能概述大意。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不幸逝世(第1段 );贡献地位(第2至8段 );深远影响(第9段 )
(3)在(1)、(2)步的基础上,深入解析全文的逻辑关系:
全文9 段间的逻辑关系如下(以图示法标明)
总说:不幸逝世(时间、地点、情景)(第1段 )
科学理论贡献
分说:贡献地位(第2至8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