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 资源简介:
约5130个字。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结合朗读展开想象,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3.在初步分析欣赏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四首唐诗都是绝句。这四首诗像四幅画卷,在我们面前展示了唐朝由盛到衰的过程,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诗歌,透过文字,欣赏诗人描述的画面,领略诗人的情怀,感受诗歌的魅力。
(板书:课外古诗词诵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用简短直白的语言导入,让学生快速明确学习这四首诗歌的切入点和需要达成的目标。
二、诵读诗歌品韵味
1.读准字音
自由朗读这四首诗歌,结合注释及资料,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诗后交流生字)
课件出示:
平羌(qiānɡ)渝州(yú)岐王(qí)岑参(cén shēn)芦管(lú)
2.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体会节奏。
(2)根据指导,读出节奏。
课件出示:
五言诗节奏:五言诗按“二三”格式或者“二二一”格式朗诵,如“举头/望明月”“离离/原上/草”。
七言诗节奏: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格式,如“两岸猿声/啼不住”。按节奏也可划分为“二二三”格式,如“春风/不度/玉门关”;或“二二一二”格式,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听读,明确节奏。
(听名家朗读录音,学生标注出朗读节奏,并尝试朗读)
课件出示: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齐读,体会节奏。
3.读出韵味
古诗的音韵美体现在节奏上,体现在音韵和谐中,也体现在韵脚上。根据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我们一起完成下列任务:
(1)标注、认识韵脚。
课件出示:
A.用“○”标示出这四首诗的韵脚。
B.写出每首诗所押的韵。
C.韵脚在朗读的时候,是有拖音的。试读出每首诗的韵脚的韵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