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11
- 资源简介:
约11370字。
第13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883年3月17日,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被安葬在英国伦敦郊区海格特公墓。在葬礼上,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演说。恩格斯是马克思的挚友,两人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并肩战斗近40年。对马克思的了解,最深刻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最悲痛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最清楚的莫过于恩格斯。今天,就让我们在恩格斯的演讲辞中了解导师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感受他高尚的人格、宽广的胸怀和不屈的斗争精神吧!
1.走近作者
生平
经历 恩格斯, 1820年11月28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巴门市(今德国伍珀塔尔市)一个纺织工厂主家庭。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第二提琴手”。1844年在巴黎与马克思会面,从此两人成为最亲密的战友,开始共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而奋斗。他们共同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共产党宣言》,并且一起参加了德国1848年革命。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担负起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任,整理和出版了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第二、三卷。1895年8月5日在伦敦逝世。
作品 《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合著)、《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2.背景解读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1818—1883),德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中学毕业后,先后入波恩大学、柏林大学研究法学、历史和哲学。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1844年9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见。他们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1847年,他们参加共产主义者同盟,共同草拟了该同盟的纲领,即《共产党宣言》。1864年,马克思在伦敦创建了国际工人协会(在第二国际成立后才称第一国际),奠定了工人国际组织的基础。从1870年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住在伦敦,“他们两人始终过着充满紧张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