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学案19
- 资源简介:
约10820字。
第三单元 随笔、杂文
人生只是一瞬,思想创造永恒。人活着,就应当思考。当思考真正成为一种精神享受时,思考的乐趣就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思考产生无穷的力量,正因为人会思考,才诞生了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也决定了人类前行的方向。走进本单元,我们会用另一种思维去探究文化发展、语言演变的规律,我们会用全新的视角去诠释爱、生命、理想、信念的内涵。学会思考,这样才会有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只听到一种声音只能说明整个社会思想水平的低下,听不到多种声音的社会也就成了思想的荒漠。
【图说•画中有话】
【概说•单元内容】
《拿来主义》阐述对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虽然这篇杂文写于20世纪30年代,但今天读来依然觉得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伦理学方面的一篇随笔,是从哲学高度来分析母爱和父爱的。虽然每个人都是在父母爱的阳光下成长的,但这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的写父母之爱的文学作品,它可以使我们上升到理论高度,重新认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短文三篇》这一组随笔启迪人们要爱惜光阴,热爱生命,努力思考,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三篇文章的共同特点是融深刻的哲理于朴素的文字中,如智者静夜里的独自私语,又似挚友与你促膝密谈,亲切自然,深沉悠远。
,【师说•单元所学】
本单元为随笔、杂文,属于论述类文体,是2017年新课标《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必考内容,其中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综合的能力,包括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般考查题型是客观选择题,有的省市是主观题。
三篇课文虽都属于社会科学类文章,但因时代不同、背景不同、作者不同、国别不同,写作风格也有很大差异。所以应根据各篇文章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1.《拿来主义》一文可从理解作者的思路入手,在理清思路的同时,抓住文章的论点,同时要注意抓住杂文形象说理的特点。一是以小见大,就近取譬;二是运用对比和反衬;三是卓越的讽刺和幽默。另外还要联系时代背景,注重“知人论世”。
2.《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是用西方思维方式——弗洛伊德式心理分析行文的,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可以采用分析语句难点、理解关键句等方式,然后再整体理解课文。同时可以借助于自己的生活经历、自己理解的父母的爱的感受理解文章反映的思想感情。
3.《短文三篇》可参照上一条学习方法,重在领悟文章哲理美和语言美。
根据高中语文新课标的精神,学习文化论著类文章,要注意“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要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所以,学习这几篇课文,还要注意根据上述精神,注重反思和探究。
第8课 拿来主义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日本的动漫,那你们爱看韩剧吗?几年前,一部《太阳的后裔》横扫中国大江南北,使无数人痴迷其中,日夜追剧,于是有人说要抵制韩剧,而有些人则认为,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岂是一个小小的韩国影响得了的?那么针对这种文化问题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呢?让我们走进《拿来主义》,看文笔犀利、诙谐幽默的鲁迅先生是怎样解读这个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