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写作特色透练(4份)
- 资源简介:
写作特色透练 Word版含解析
审题立意 Word版含解析.doc
结构章法 Word版含解析.doc
选材用材 Word版含解析.doc
语言表达 Word版含解析.doc
特色透练17 结构章法
1.阅读下面的文章,提炼写作提纲。
重拾文化自信
文化有共性也有个性,但对于民族文化来说,正如鲁迅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的,一个民族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是基石,是一个国家实力强盛的标志,是每一个国人的自信之源。
面对在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下那些渐渐被取代的传统文化,很多人都感叹不已。
近些年来,许多国家的母语都渐渐被英语所代替。就拿中国来说,学前班的幼儿,自己的母语还没有学利索,便开始学习英语,让中国人从起跑线上就丢失了自己国家的文化,持续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学,英语的地位等同于母语,甚至超越母语。就拿大学来说吧,很多专业没有了大学语文,但却先要有英语过级考试,通过之后才能获得文凭。如果细心地做一下调查,不知道有多少学子因为学英语困难而产生了厌学情绪,或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可是,毕业之后,又有多少人真正运用上了英语呢?能不能将已经成为“规矩”的英语过级考试改为选考呢?又能不能将大学语文纳入必学科目,将母语的考试列入过级必考而成为“规矩”呢?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重拾文化自信显得犹为重要。
不久前,网友陆续把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老规矩搬上了网络,希望它能重新走上文化舞台。有人说这是封建思想在作祟,在这个人人平等的世界,那些老掉牙的思想早应该被淘汰掉了。还有人说,中国的文化古老而又死板,不像外国文化那样先进。前者的思想过于激进,后者又过于缺乏文化自信。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只觉得异族的文化更优秀,于是放弃自己的文化而依附在别人的文化下度日,那便是典型的失去了文化自信。如此,迟早有一天,这个国家会像它的文化一样,很难存在于世间。
因此,不管是好是坏,只要是自己的,先应该保留。对于那些过时的,可以陈列在博物馆,对于那些还适应时代发展的就该好好发扬,并有所创新。如果说“笑不露齿,话不高声”过于拘束,我们可以在特定场合不要目中无人地放肆,言行举止之间保持修养。如果在公开场合“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实在太累,你可以在家里随意放松。可见,不要说这些“老规矩”是死板的文化,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富有时代内涵,以便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进步。
请切记,一个民族要想有自信心,必须先要有文化自信;要想有文化自信,必须重拾传统文化,再造中华文明的复兴。
本文论点:
论证过程:
结论:
答案 本文论点:重拾文化自信。
论证过程:
论证一:第二、三段提出问题,在日趋激烈
……
特色透练19 语言表达
1.请你或展开联想,妙用排比,或取喻自然,感悟哲理,或化用诗文名句,营造文化氛围,等等,以“创新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为论点写一段文字,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创新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人类社会的车轮正是在创新中前进的。古猿从树上下来,逐渐学会直立行走,并开始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是创新;瓦特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是创新;麦克斯韦建立电磁场理论,是创新;爱因斯坦提出狭义、广泛相对论,是创新;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是创新(排比)……这些创新推动人类走向更文明更先进的社会。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位网友在一篇帖子中列举了他40年前为自己许下的100个心愿,其中包括住上楼房,冬天在家洗澡不怕冷,买一台黑白电视机,登天安门城楼,去西藏观光,乘长途火车睡卧铺,坐一次飞机,与外宾交谈,去一次美国,出一本书,了却父母一桩心愿,为家乡做一件实事……
这位网友表示,当年自己拿26元工资,住十几平方的房子,靠煤油灯照明,听收音机接收外界信息,出门不超过100公里……所以,这些心愿在那时实在非同平常!如今这100个心愿大都实现了,其中有的是靠自身的努力,更多的还是靠社会的整体进步。
今天的你有哪些心愿?再过40年,你这些心愿也能实现吗?会以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