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分类细练
- 资源简介:
约17050字。
2021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分类细练
冲刺一 教育科举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夏代学校的名称为“校”,是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为“序”。周代学校的名称为“庠”。古人常以“庠序”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 )
2.国子监,始于晋,称国子学,与太学并立,南北朝时,或设国子学,或设太学,或两学并设。 ( )
3.西周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是设于王城及诸侯国都的学校,也就是太学;乡学则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 )
4.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代始设于京师,魏晋到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设,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 )
5.国子监之称始于隋朝,以后历代沿袭至清代,为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主簿为该部门主管。 ( )
6.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门附近而得名,也是我国第一所官办大学堂。 ( )
7.书院是古代的一种学校类型,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 ( )
8.成均相传为西周的大学,或谓西周前已有。唐高宗时,曾改国子监为成均监,故后人亦有称国子监为成均监。 ( )
9.学官指旧时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如国子祭酒、学政、教授、教谕、监生等。 ( )
10.教授是古代的一种学官,管理学校课试、执行学规等事。 ( )
11.博士和教授都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 )
12.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国子监祭酒,司业、教授、博士等人员是负责教学工作的老师。 ( )
13.博士,指中国古代专精一艺的职官。如律学博士、医学博士、算学博士、书学博士等。 ( )
14.学政是“提督学政”的简称,学官名,清中叶以后派往各省,每省一人,按期至所属各府、厅考试童生及生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地方官担任。 ( )
15.教授,原指传授学业,后成为学官名。宋代始名,各府、州、县学均置教授。 ( )
16.助教,学官名,是国子学或太学中的学官,协助博士传授经学、医学、算学、律学等专门技术知识。 ( )
17.监生是国子监的学官。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明代监生分举监、贡监、荫监、例监四种,清代可以用捐纳的办法取得这种称号。 ( )
18.诸生是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但不包括在太学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统称诸生。 ( )
19.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人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