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指导:小说与散文中的双线索结构
- 资源简介:
约6530字。
高考现代文阅读指导:小说与散文中的双线索结构(附典题与答案)
【双线索结构】
小说和散文中一般都有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把所有的材料串联起来,组成有机的整体,有的作品中却有两条线索;或明线暗线交织,或虚线实线并进……构思极为巧妙。
【经典例析】
鲁迅小说《药》,有明、暗两条线索
开小茶馆的华老栓买人血馒头给儿子治痨病和儿子病死是明线(正面描写),革命者夏瑜因革命而惨遭杀害是暗线(侧面描写)。两条线索各自独立发展:第一部分明写华老栓买“药”,暗写夏瑜牺牲;第二部分明写老栓夫妇煎“药”和小栓吃“药”,暗写革命者夏瑜血被吃;第三部分明写刽子手康大叔和茶客们议“药”,暗写夏瑜在狱中的斗争;第四部分明写华大妈和夏四奶奶上坟,暗写革命者死后的寂寞悲凉。但两条线索绝不是相互游离的,而是通过物——人血馒头(既是夏瑜鲜血又是治小栓痨病的骗人之“药”)、人——康大叔(用钢刀子杀死夏瑜,又用夏瑜鲜血做骗人之“药”,欺骗老栓,用软刀子杀死小栓)和场景——刑场、茶馆、坟地(夏瑜、小栓同葬一处)由连接到交织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样写既节省笔墨,缩短篇幅;又使小说情节集中、结构严谨,更好地突出了作品的主题。
施耐庵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中的“智取生辰纲”一回,也有明、暗两线
明线是杨志一伙伪装行商力求如期“智送生辰纲”,暗线是晁盖、吴用等好汉巧扮贩客“智取生辰纲”。明暗两线各自发展,到黄泥冈(好汉用计卖酒智取,杨志一伙中计买酒醉倒)交织在一起,故事趋向高潮并以好汉智取成功而迅速结束。作者用暗线伏笔置疑,使情节扑朔迷离,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而着力明写杨志精明老练,实则衬托在暗线上活动的吴用等好汉的“足智多谋”。
法国作家都德的《柏林之围》则有虚、实两条线索
一方面是普鲁士军队步步进迫巴黎直至攻陷巴黎,这是客观现实,是实线;另一方面则是小孙女和韦医生不断编造的法军节节胜利并将包围柏林的假捷报,它存在于主人公儒夫上校虚幻的想象之中,是虚线。虚实两线同时并进,把故事情节逐步推向高潮。最后,儒夫上校穿上军装站在阳台上迎接法军凯旋而归(虚),看到的却是普鲁士军队攻入巴黎的残酷现实(实),他幻想破灭,倒地而亡,小说以悲剧而告终。这种虚实两线并行发展互相对照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既表现了人物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又使小说具有动人的悲剧色彩。
【典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试题。
为什么不种点东西
袁省梅
哎,大哥,那些东西,卖不?我蹲在地边,正抓着小锄头乱锄时,抬头看见那人骑在三轮车上,黑红的糙脸泛着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