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分类训练:传统文化类
- 资源简介:
约23550字。
论述类文本阅读:传统文化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个人层面来说,语言已成为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现在,招聘单位对应聘人员的考核大多首先看他的语言素养与语言能力。从国家层面来说,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语言政策,将确保各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促进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与发展。
如今,处于万物互联的信息时代,国家语言能力跟国防、经济、科技等各方面信息获取的能力,跟信息资源的储备、利用、保护的能力都成正比;国际交往、交流与合作、谈判以及国际利益的争取与维护,都需要有很强的语言能力支撑。八年多来的事实表明,语言和语言教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桥梁作用、沟通作用。而语言跟经济的关系更是越来越密切,语言已成为重要经济资源,其产业可直接为国家创造可观的产值。
目前大家在平时说话、写作中,在纸质媒体和视频媒体上,受网络语言影响,不注意语言表达,不注意语言修养,语言方面的毛病随处可见。除了用词、造句不规范之外,随意使用网络词语、中英夹杂、窜改成语也屡见不鲜,有些年轻人还以此来显示自己的“能耐”。
(摘编自陆俭明《“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
材料二:
大众传媒长期承担着社会文化教养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重要角色,报纸、广播、影视媒介等概莫能外。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报纸为代表的大众传媒是提高识字率、提升国民文化素质的重要依托。农村大喇叭广播是推广普通话、普及卫生常识和农业科技知识的重要手段。此后,电影下乡更使公共文化服务得以从城市推进到农村基层社会。然而,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传媒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对受众的文化引导开始让位于对“用户”的满足甚至迎合,这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兴起后变得尤为显著。虽然传统报纸、广播、电视仍试图保持自身对公共议题、社会文化和语言品位的坚持,但是,当碎片化的表达方式日趋流行,当短视频、颜文字、字母词日渐改写社会表达习惯,这种坚持和尝试也变得苍白。
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审美,但总有跨越无数时代的经典值得传承。在社交网络日益普及的当下,《中国诗词大会》《汉字听写大会》《朗读者》等语言文化传承节目同样吸引了大量年轻受众,成为文化传播中的“爆款”。传媒业从未以如此高的频度和广度渗透到所有人的生活之中,并介入和伴随少年儿童的成长和学习。正是在这种时刻,传媒更应肩负起涵养社会语言文化的使命,传媒及其从业者都应尝试突破单调的网络语言体系,为受众提供更具文化价值和历史营养的内容。
(摘编自翟秀凤《传媒应肩负涵养语言文化的职责》)
材料三:
中小学是语文素养培养的基础阶段,踏入职场后是语文素养的体现阶段,而作为承上启下的大学应是语文素养的飞跃阶段。从实用角度看,许多单位的工作传达、总结、计划等大都以书面形式开展,对语文素养高的人才需求很大。更重要的是,语文素养是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
高校作为大学生的培养单位,应当从简单的专业技术培养向综合素养培养转变。语文素养和技术学习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两端,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此外,许多现代技术都有语文的参与,比如,当前人工智能辅助新闻写作、智能诗歌创作系统等都是计算机技术和语文知识结合的典型体现。
然而,部分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和方式陈旧,亟须课堂改革。大学语文素养的提升当以激活大学生的语文热情为前提,采用丰富直观的教学材料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开展辩论赛、读书会等语文社团活动吸引学生。同时,营造丰富的校园文化环境,比如邀请大师名家开讲座,举办诵读大赛、诗词大会等活动,使大学生随时能受到人文精神的润泽和熏陶,提升语文素养。
(摘编自王素改《大学应成为语文素养的飞跃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能力和语言素养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当下处于万物互联的信息时代。
B.目前大家的语言能力和语言素养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出现了许多语言方面的毛病,有些毛病是以前比较少见的。
C.新中国成立之初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期间,报纸、广播、电影等大众传媒在提升民众的语言素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D.语文素养是个人综合素质和修养最重要的因素,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许多单位的总结、计划等多以书面形式开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事实证明,语言和语言教学对“一带一路”建设有促进作用,凡是语言能力很强的国家,在国际谈判中就都能取得胜利。
B.随着传媒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碎片化的表达方式日趋流行,传统报纸、广播、电视在语言方面的原有影响力大大减弱了。
C.当下,《中国诗词大会》《汉字听写大会》《朗读者》等语言文化传承节目的受众都是年轻人,堪称这个时代的审美经典。
D.目前,部分高校在语文教学上不仅思想观念陈旧,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陈旧,无法培养大学生的语文素养,令人担忧。
3.高校为什么要着力提高大学生的语文素养?请结合材料三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当代世界,一方面文化多元性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另一方面强势文化往往可以对弱势文化产生主导作用。中国文化要想在世界文化中保持住特色,就需要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吸取营养。因为历史悠久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