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北京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突破:实用类文本阅读
- 资源简介:
约90610字。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所在的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的位置,在距地400公里高处的轨道运行,要从那里返回地球可是个技术活。它是如何返回的呢?
在神舟十二号飞船和空间站分离之后,需要经过绕地球15圈左右的飞行来调整轨道高度和姿态,轨道高度由距地400公里通过调姿、制动、减速等操作从原飞行轨道下降到距地100多公里进入返回轨道;飞行姿态由水平方向逆时针转动90°,由轨道舱在前、推进舱在后的状态变为横向飞行姿态;总飞行距离约70万公里,这一过程叫做制动离轨阶段。之后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推进舱和返回舱组合体又变成推进舱在前、返回舱在后的飞行姿态,这时就进入了飞船返回时的减速变轨阶段,飞行速度从每秒7.9公里左右开始下降,这一阶段是飞船的刹车阶段,会启动推进舱的变轨发动机点火工作,产生与飞船飞行方向相反的作用力,同时降低飞船速度和轨道,进入返回轨道。在这一轨道上会经过一段时间的惯性滑行阶段,飞船自由下降。
在距地大约100公里时,推进舱会再入大气层销毁,返回舱则调整姿态,建立飞船再入大气层的攻角姿态,底面以一定的角度正面迎向大气层。此时,返回舱不能因与大气的撞击而发生翻滚,不然返回舱会全方位与大气层摩擦生热,会危及到内部的航天员人身安全,所以这需要十分精确的控制技巧,寻找到非常恰当的再入角度并加以保持。飞船再次进入大气层,高度一般为距地80——100公里,被认为是最危险的阶段,飞船要承受气动加热,航天员要承受再入过载,而且处于地面雷达监测、天地通信时的“黑障”阶段。
大约在距地10公里高度时,返回舱上的静压高度监控装置启动回收着陆程序,主伞舱盖弹射掉后,拉出引导伞和减速伞。速度变慢到每秒20米左右时拉出主动降落伞和短波通信机,建立与地面的联系。速度继续变慢,抛掉防热大底,抛洒吹除推进剂燃料等,之后进入接触地面的阶段。
(取材于央视直播节目《返回地球!神舟十二号乘组返回东风着陆场》)
材料二
飞船表面达到很高的温度时,气体和被烧蚀的防热材料均发生电离,形成一个等离子区,它像一个套鞘包裹着返回舱。于是,在飞行器的周围形成一层高温电离质,因为等离子体能吸收和反射电波,会使返回舱与外界的无线电通信衰减,对飞船内部造成电磁屏蔽。此时,地面与飞船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便中断了,这被称为“黑障”。在这一阶段,地面也不能通过任何遥控方式对飞船进行控制,所有的操控都必须由宇航员自己完成。由于高空、高温、高速、高重力加速度和无法通信,这一阶段就是返回大气层的关键阶段,也是事故易发阶段。
1971年6月30日,前苏联“联盟11号”宇宙飞船返回舱再入大气层,因分离时返回舱的压力阀门被震开导致密封性能受损,返回舱内的空气从该处泄露,三名宇航员死亡。事后,苏联对“联盟”系列飞船做了改动,将乘员从3人减为2人,并增加了一套生命保障设备,规定在上升、返回段必须穿上航天服。不过,这样的防护方式也未必有效。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即将返回地面前16分钟在德克萨斯州上空爆炸解体,共7名航天员全部遇难。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调查报告认为,宇航员即便有时间穿上防护衣物,在飞机失压后给自己增压,也只能多活一段时间,依旧不可能生还。
在距地40公里左右高度时,飞船就基本脱离“黑障区”。在距地10公里左右高空时,飞船的速度已降到每秒330米以下,相当于“音速”。此时,返回舱上的静压高度拉制器通过测量大气压力判定高度,自动打开伞舱盖,首先带出引导伞,引导伞再拉山减速伞。此时,返回舱速度大约为180米/秒,航天员将会受到很大的开伞冲击力。通过减速伞的作用,返回舱的速度下降逐渐由80米/秒左右。减速伞工作16秒后,与返回舱分离,同时拉出主伞。这时,返回舱的下降速度逐渐由80米/秒减到40米/秒,然后再减至8——10米/秒。
在返回舱下降至距地高度约1米时,着陆反推发动机启动,返回舱减速到每秒2米左右的速度着陆,航天员承受的惯性力大约相当于从1——2米处跳下时的冲击力,而且飞船内部还有缓冲座椅,航天员落地时的力量还会得以缓冲,所以是很安全的。
(取材于邱天人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飞船的返回轨道处于距离地球约400公里的高处。
B.轨道舱在前、推进舱在后时飞船为横向飞行状态。
C.飞船再入大气层之前返回舱需要调整为攻角姿态。
D.速度变慢到每秒约200米时飞船适时拉出减速伞。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制动离轨阶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飞船需要绕地飞行来调整轨道高度和姿态。
B.轨道高度由距地400公里下降到100多公里。
C.飞行姿态由之前的水平方向逆时针转动90°。
D.飞行速度由高速逐渐降到了每秒7.9公里。
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联盟11”号宇宙飞船事故发生源于空气泄漏。
B.防护衣物并不能绝对地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C.返回舱返回地面的过程中飞船的速度逐渐下降。
D.人体可以承受从1-2米处跳下时形成的冲击力。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对黑障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飞船表面的高温是黑障形成的必要条件。
B.飞船表面被烧蚀的防热材料会发生电离。
C.高温电离质的外在形态和套鞘非常相似。
D.无线电通信衰减导致地面雷达无法监测。
5.2022年4月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完成科研任务后将返回地球。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请你简述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地球的步骤。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天文学的所有奇异概念中,黑洞可能是最异乎寻常的。有人甚至①___________________:“太空中最自私的怪物”。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黑洞”这个名称的第一个字是“黑”,这表明它绝不向外界发射或反射任何光线,因此,人们绝对无法看见它。②___________________,任何东西只要一进入它的边界,就别想再溜出来了,所以它活像一个“无底洞”。那么,要是用盏威力极大的探照灯去照亮黑洞,它不就会原形毕露了吗?这也不行,射向黑洞的光无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