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分类训练:论述类文本阅读
- 资源简介:
约29100字。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今,各种“方言梗”在短视频平台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伴随着这类网络自创语言走红的,还有各种“爆款”方言。近年来,重庆话、河南话、贵州话、山东话、广西话等方言的段子大量涌入影视作品、短视频平台、网络综艺,早年“触电”的广东话、四川话、陕西话和东北话这“四大天王”终于不再孤单。各类“方言梗”乍一听可能有些艰涩奇怪,但循环播放一两遍之后,即使是从小生活在普通话环境里的人也会觉得有趣亲切。我们不禁要问:“方言梗”流行的背后有怎样的文化认同?
回答这个问题,就不能不聊到汉语的特点。汉语是一种方言种类繁多、文化内涵丰富的语言,除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外,还有官话、晋语、吴语、闽语、粤语、客家话、赣语、湘语、徽语、平话土话这十大方言。这些方言内部差异巨大,特别是在我国东南地区,有很多方言土语之间完全无法通话。
在全球化和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方言日渐式微,保护传承方言文化现已成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大众的共同愿望。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和推广普及普通话并不矛盾,因为方言和普通话有各自的使用空间和圈层。当前,面对普通话、方言以及外语等多语并存的社会生活环境,我国社会正逐渐形成“多语分用”的语言态度,即明确各语言、各方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进而树立主体与多元、公共与私人、正式与随意等并行不悖、和谐共处的语言生活观。
不过,短时间内让所有方言迅速恢复同等的语言活力或使用频率,这既缺乏可行性,也没有必要。在此情况下,保护传承最可行的办法是“开发利用”,即以利用促使用、以使用促保护、以保护促传承。保护传承方言文化的主体是社会大众,其中青少年是关键群体。新媒体极大地推动了方言文艺娱乐的创作和传播,青少年通过短视频关注、了解并热爱方言,使方言成为他们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方言的使用。从这个角度来看,“方言梗”频上热搜是方言仍活跃于语言生活的表现,无须过分担心。
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方言梗”走红的背后也隐藏着危机,一些方言被娱乐化、低俗化。一些“方言梗”里充斥着“土味”,仿佛可以带来“接地气”的感觉,实际上却屏蔽了地域文化之美。这些“方言梗”只顾矮化方言使用者以达到搞笑的目的,却忽视了挖掘并展现其蕴含的文化民俗及悠久历史。我们不能以保护传承方言文化为名,一窝蜂地刻板复制这些“方言梗”,给方言贴上“土”“烂”“俗”的标签。面对这种红极一时的网络文化现象,我们应注意避免盲目追求流量而裹挟着方言与低级趣味挂钩,要积极探索并鼓励多样化的方言开发应用,塑造高端、典雅、文化气息浓郁的方言形象。近年来,海派音乐人林宝用上海话演绎了多首流行歌曲,如《上海谣》用吴侬软语将上海的历史变迁和上海人的生活变迁娓娓道来,《钗头凤》通过方言独特的平仄韵律再现了宋词的细腻唯美,在各媒体平台上累计点击量破亿,颇受好评。
可以说,方言是共同语之根,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人们的乡土之情。方言文化也是乡村文化、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饶高琦、王莉宁《“方言梗”流行的背后有怎样的文化认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类“方言梗”乍听也许有些艰涩奇怪,但是循环播放一两遍后,会让人感觉有趣亲切。
B.汉语文化内涵丰富、方言种类繁多且内部差异巨大,有些方言土语之间甚至无法通话。
C.我国社会明确了各方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形成了“多语分用”的语言态度。
D.新媒体推动了方言文艺娱乐的创作和传播,提高了方言的活跃度,有利于保护传承方言。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让保护传承方言文化成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大众的共同愿望。
B.方言和普通话有各自不同的使用空间和圈层,保护传承前者和推广普及后者要尽可能分开进行。
C.没有必要让所有方言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同等的语言活力或使用频率,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D.一些方言被娱乐化、低俗化,屏蔽了地域文化之美,这是“方言梗”走红的背后隐藏的危机。
3.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各种“方言梗”在短视频平台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方言梗”频上热搜是方言仍活跃于语言生活的表现。
B.方言蕴含着地域文化与乡土之情,亟需保护和传承,“开发利用”方言要挖掘其内涵,避免其被娱乐化、低俗化。
C.方言作为中华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给予一定的网络传播渠道和表现形式,方言就会在新一代人身上得到一定程度的传承。
D.方言日渐式微,保护传承方言最可行的方法是“开发利用”,保护传承方言的关键群体是青少年。
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5.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谈谈应该如何保护传承方言文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现在正在步入信息文明。信息文明是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是以信息与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科技作为支撑,以信息的传播、挖掘、利用等为资源,以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为趋势的一种新型文明。它内生于工业文明,没有完全摒弃土地和工厂,而是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式变革农业生产方式和工业生产结构。
信息文明的科学基础是以量子力学为核心的当代科学。量子力学强调域境论的思维方式,承认事物发展的不确定本性和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信息文明时代的思维方式,既是由信息文明时代占主要地位的当代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决定的,也是由信息文明时代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决定的,可以概括为下列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