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之传统文化常识专项训练
- 资源简介:
约6080字。
一轮复习之传统文化常识专项训练
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等终军之弱冠 弱冠:通指二十岁刚刚成人加冠之时
B.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束发:古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
C.朝菌不知晦朔 晦朔:晦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朔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D.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洗马:太子的属官,掌管图书
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周礼》《礼书》合称“三礼”。
B.儒家所称道的礼,可谓包罗万象,其内容涵盖政治制度、宗教仪式和社会风俗习惯等。
C.中国古代礼乐并称,乐其实是礼的一部分,附属于礼。
D.孔子教导学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周朝时,礼、乐皆为贵族社会专有。
3、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稽首,是古代的一种拜礼,稽首与顿首不同,稽首头至地需停留一段时间,常为臣子拜君主时所用;顿首头触地时间短暂,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之间敬礼。
B.古人幼时称字,成年(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取名,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名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C.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D.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少牢”只有羊、猪,没有牛。天子祭祀社稷时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4、下列对典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马:班马为离群之马,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如,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B.洛阳纸贵:晋代左思写就了《三都赋》,洛阳人竞相传抄,因用纸太多,以致“洛阳为之纸贵”。后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C.椿萱:“椿”字是母亲的代称,因大椿树长寿;“萱”字是父亲的代称,因古时远行者总要在北堂阶下种萱草以免父亲惦念。
D.柳(杨柳):“柳”、“留”谐音,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折柳相赠还有对远行者的祝愿之意。
5、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