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历史名人题材小说阅读:T8联考《辩才禅师》文题解析与拓展训练解析
- 资源简介:
约7990字。
传统文化历史名人题材小说阅读:T8联考《辩才禅师》文题解析与拓展训练解析
目录
【2023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12月】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辩才禅师
沈祖菜
树林稀疏的地方,露出了一角红墙,那正是巍峨的永欣寺。红的墙在落日的光辉里闪着眩目的色彩,当它映入骑在马上的辩才禅师眼帘的时候,他的心立刻跳动起来。
他像一个从战场上回来的兵士,在一种没有生还之望的心情中意外地回到了故乡。他想到立刻就可以回到他住惯了的寺院,看见他心爱的东西——那维系着他全部生命的一卷兰亭》,他欢喜得要发狂了。
他想起皇帝三次敕令他入内庭,千方百计想骗取他的《兰亭》,自己如何的不为威势所屈,排斥了一切奇珍异宝的诱惑,始终不曾将《兰亭》献出来。
秋渐渐地深了,萧条的气象笼罩了大地。辩才禅师近来总感到生活中还缺少了一些什么东西,可以说,是缺少一个人——一个能够了解《兰亭》同时也就是能够了解他珍爱《兰亭》的心情的人。他的弟子中,却没有一个能够了解《兰亭》的,这一点,辩才禅师不能不认为是他生活中的遗憾。
有一天,那是一个寂静的黄昏,辩才禅师刚临摹过一通《兰亭》,慢慢地踱出禅室,远远地望见有一个生客在院子前面徘徊着,似乎是来庙中观览的。
“是什么地方的施主光降寒寺?”辩才禅师殷勤地问。
客人慢慢地走了进来,是一个三十几岁书生模样的人,高高的身材,穿一件宽大的黄袍,头上戴着巾,巾下覆着一个略瘦而苍白的脸,他非常合礼地作了一个揖,用清朗而沉着的声音回答辩才禅师的问话。
“弟子姓萧,是北方人,带了一些蚕种到南方做买卖;偶尔经过宝刹,一些生动的壁画吸引了我,这伟大的艺术给了我最高的启示,使我留住了。”
辩才禅师很高兴地邀请来客进了禅室。他们下棋,弹琴,谈论文史,立刻非常相得了。
有一天,姓萧的客人带来了一幅梁元帝《自画职贡图》给辩才禅师看,画是那样精巧;辩才禅师一见,就深深地赞叹起来。于是姓萧的客人说:
“弟子最好书画,的确,好的画像好的字一样值得人称赞。”
“好的字吗?那不用说是二王了!”辩才禅师得意地叫起来。
“不瞒禅师说,弟子先世都传二王的楷书法,弟子也是从幼年就爱好二王书法,用心揣摩过的;现在出门还随身带着几通王帖哩。”
整个下午,他们在详细欣赏和互相赞叹来客所携带的二王法帖中度过。最后,辩才禅师看不过对方的过分夸张和骄傲,终于笑着说:
“这几通固然不错,但是还不能算怎样好;老僧有一幅真迹,倒很异乎寻常呢!”
“是什么帖呢?”对方似乎不信地问。
“《兰亭》!”用轻快的调子毫不费力地说出这两个字,口角上挂着得意的微笑。
“经过了多少离乱,哪会有真迹存在;不过是响拓本罢了。”对方轻蔑地笑了。
“什么话!智永禅师在世的时候, 一直珍藏着,临死的时候,亲手交付给我,哪会有错呢?”
辩才禅师亲自从屋梁上取出《兰亭》,小心地打开了放在客人面前,得意地说:
“请看吧!如何?”
客人取在手中,细细地看了一会儿,指了几处地方说:
同题型研讨
2022年新高考Ⅰ卷《江上》
9.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于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6分)
【审题】题目分两层,一是简要介绍渔夫拒剑故事内容,一是指出本文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重点在“改写”“文学效果”。题目形式新颖,反套路。反套路是建立在套路基础之上,没有套路,何来反套路?反套路是给考生答题设置难度,但反套路并不是说让题目超越考生答题能力范围。题目要改写与原故事进行文学效果比较分析,作为小说,还是离不开人物、情节、主题、艺术效果这些内容。这种形式的题目还有,小说的标题更换,效果对比分析;某一情节内容的删去,效果对比分析;小说结尾内容的更改,效果对比分析。推而广之,语言文字运用中的“原句VS改句”表达效果对比分析,都属于这种形式。
【答题】首先要对比一下渔夫形象在原故事内容中与在本文内容的不同。最大的不同:一个是义士,一个是普通人。然后想一下,从文学效果来说,是说原故事好,还是说本故事好。从命题人的语言“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可以推知,当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