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练习:诗歌鉴赏专题之诗歌表现手法专题练习
- 资源简介:
约6160字。
2023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练习:诗歌鉴赏专题之诗歌表现手法专题练习及答案
诗歌表现手法专题练习题
一、阅读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一)
苏轼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
注: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木芍药:牡丹花。殿:在最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一句扣诗题“雨晴”,第二句以“蛙声”写出了雨后初晴的景物特点。
B.海棠花已凋谢,如梦一样难觅踪影,表达了作者对海棠生命短暂的悲叹。
C.作者以“梅子欲尝新”暗示季节的更迭,“欲”在这里是快要、而不是想要的意思。
D.作者看似悠闲,实则孤寂,这可以从“拄杖挑菜”的细节描写中看出。
2.尾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夕望江桥示萧谘议、杨建康、江主簿
(南朝•梁)何逊
夕鸟已西度,残霞亦半消。
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
旅人多忧思,寒江复寂寥。
尔情深巩洛①,予念返渔樵。
何因适归愿,分路一扬镳。
注:①巩洛: 指京都。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句开篇点题,以景语导入,写“夕望”所见之景。夕阳西下,飞鸟归巢,残霞半消,一派日暮景象,羁旅之情,归去之心在景物的晕染中流露出来。
B.三、四句描写竹林摇曳发出的沙沙声,那长流的江水泛着桥影,整个画面显得动荡不宁,让人感受到诗人宁静恬淡的内心世界。
C.“旅人”一联点明远望而生忧思,寒江寂寥,倍增羁旅落寞之感,在全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D.最后四句在手法上运用对比手法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形成反衬,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游宦羁旅厌倦和对归隐江湖的向往。
2. 这首诗是如何描写夕望江桥所见景色的?请简要赏析。(6分)
三、阅读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点明停舟的地点和时间。两句倒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