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题型练习
- 资源简介:
约99700字。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题型训练
近三年高考小说阅读考点的分布
年份 卷别 选篇及作者 题材 主观题考点 文体
2021 新高考I卷 《石门阵》 卞之琳 人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小说的情节结构
意象的含意 小说
新高考II卷 《放猖》 废名 儿童的纯真来看待人与事 语言艺术特色 小说的主题探究 散文化
小说
全国甲卷 《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王小鹰 对痛苦和人生的思考 次要人物
小说的线索主题 散文
全国乙卷 《秦琼卖马》 谈歌 人性的温暖与包容、宽厚与善良 理解内容
小说人物心理变化 小说
2020 全国I卷 《越野滑雪》海明威 年轻人对生活的激情 心理描写
小说的情节 小说
全国II卷 《书匠》葛亮 普通匠的工匠精神和道徳的坚守 心理描写
概述人物形象特征 小说
全国III卷 《记忆里的光》蒋子龙 普通劳动者对信仰的追求 分析文本脉络
标题作用 散文化
小说
新高考1卷 《建水记》于坚 城市对传统文明的传承 分析文本艺术特色 作者创作意图 散文
2019 全国I卷 《理水》鲁迅 中国脊梁的实干精神 人物形象塑造手法
体裁特征 小说
全国II卷 《小步舞》 莫泊桑 小人物的人世沧桑 人物塑造手法
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小说
全国III卷 《到梨花屯去》何士光 基层干部的责任担 情节作用 散文化
小说
新教材及近五年高考真题主旨梳理
《百合花》 战火中的青春美和人性美
《哦,香雪》 乡村生活新变化;青春的纯真和质朴;生命的美好
《祝福》 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封建社会的官逼民反(反抗精神)
《套中人》 讽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惧怕改革
《促织》 批判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横征暴敛的罪恶,表现了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变形记》 对被成功标准同化的忧虑,人成为名利金钱追逐的奴隶,从而人纯洁善良的一面彻底被抹灭;揭露在现代社会里人对生活压力的畏惧和逃避;对于命运无力改写的强烈苦恼与愤慨。
《荷花淀》 歌颂善良勇敢的抗日军民形象
《小二黑结婚》 反对封建思想;歌颂了民主政权的力量, 歌颂了农村社会的长足进步, 歌颂了新一代农民的成长。
《党费》 革命的艰辛和革命者对党的热爱与忠诚
《大卫•科波菲尔》 赞美人世间的善良、宽厚、仁爱等美德,同时蕴含对社会批判
《复活》 对沙皇统治阶级及当时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老人与海》 赞颂“人的灵魂的尊严”、永不言败的精神
《百年孤独》 展现拉丁美洲几个世纪生活和奋斗的历程;表现出马孔多在文明洪流面前受到的巨大冲击;通过一个家族的孤独,隐喻了现代人所处的困境。
《阿Q正传》 批判国民“劣根性”,即麻木、愚昧、自轻自贱等。
《边城》 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秦腔》 对故乡的一腔深情和对社会转型期农村现状的思考
《石门阵》 保家卫国才能守护家门;人民群众对日寇的同仇敌忾,对国泰民安的渴望。
《放娼》《莫须有先生教国语》 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尊重孩子的天性;遵循规律
《越野滑雪》 普通年轻人对运动的热爱、对生活的激情
《书匠》 普通匠人对职业道德的坚守
《记忆里的光》 普通劳动者对信仰的追求
《建水记》 普通市井生活的诗意
《大师》 普通家庭日常生活中体现的亲情
《理水》 赞扬“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实干奋斗精神
《小步舞》 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
《到梨花屯去》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农村社会的新变化;批判官僚主义作风
《有声电影》 对公共意识的深入思考
《微纪元》 对人类文明延续的思考;宏大与微小的思考
《赵一曼女士》 对革命精神的赞扬;革命精神的当下意义
《天嚣》 生命意志的顽强;艰苦环境下互助精神的可贵
《窗子以外》 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世界的隔膜
《我们的裁缝店》 生活的琐碎与幸福;劳动的收获感;超越买卖利益的人情温暖。
《锄》 工业化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冲击
《战争》 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战争中人的坚强、人性的美好
《玻璃》 法治、诚信、人性欲望的探讨
考点对应真题集锦
一、情节手法(包括叙述手法和结构手法):
【必备知识】小说常见结构技法
悬念、伏笔、双线结构、时空交织、虚实结合、首尾照应、情节突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线索贯串等。
【情节类考点的题型及变化规律】
2014年1《古渡头》: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2017年1《天嚣》: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2019年2《小步舞》: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2019年3《到梨花屯去》: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2020年1《越野滑雪》: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
2021年新高考2《大师》:本文多次提到“板凳”这一富有意味的细节,请分析这里“板凳”的用意。
(1)2014-2017:某情节的作用、效果
(2)2019-2021:情节+环境结合、情节+结构结合、依据评论赏析情节安排效果
(3)启示:明确把握某情节与另一小说要素之间的关系,依题作答,不能停留在套路上。
【情节结构艺术典型题型】
【典型题型】情节设置、结构艺术、悬念、线索、伏笔、结尾艺术
【答题角度】
①在情节结构上的作用;+②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③在揭示主题上的作用;+带给读者的阅读感受
例1:【2017年全国1卷《天嚣》】
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答案】①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②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
例2【2017全国1卷《天嚣》】小说以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情节类考点的题型及变化规律】
例3:【2016年全国2卷《战争》】
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一个电话将两个人的命运连接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②主人公言行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真实;③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了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
例4:【2015全国1卷《马兰花》】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6分)
【参考答案】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 ①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认可展现他们的品质,丰富了小说的主题; ②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
例5:【2014年全国1卷《古渡头》】
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①在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②在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③在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④在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答题角度】
①在情节结构上的作用;+②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③在揭示主题上的作用;+④带给读者的阅读感受。
例6:2020年1《越野滑雪》: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
【参考答案】
①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解释题干)
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蕴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情节安排)
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带给读者的阅读感受)
【答题思路】解释题干理论+情节安排(1/8+7/8+1)+读者感受
二、小说人物形象
【归纳1】人物形象类考点的题型及变化规律
【2014年1《古渡头》】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2014年2《鞋》】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
【2015年1《马兰花》】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2015年2《塾师老汪》】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2016年2《战争》】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16年3《玻璃》:】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19年1《理水》】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
【2019年2《小步舞》】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2018年1《赵一曼女士》】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2018年2《有声电影》】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6分)
【2019年1《理水》】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
【2019年2《小步舞》】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2020年2《书匠》】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1)2014-2016概括题:人物形象特点
(2)2017-2021:人物形象变化(与情节发展结合)、人物形象塑造方法(需要结合人物形象)
(3)启示:既要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又要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同时重视对人物的心理分析。
【答案思路】(人物形象特点+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人物形象)+人物心理分析
典型题型: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细节)、心理;(必备知识)
【侧面描写】(他人、环境);对比手法(必备知识)
例1:【2019年全国1卷《理水》】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
【答案】①形象描写:将大禹及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②语言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③对比手法: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从而凸显其“中国脊梁”形象。
例2:【2019年全国2卷《小步舞》】
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答案】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衬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补充】人物的多面性(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三、小说语言艺术
1.语言风格(口语化、生活化、富有地方色彩、人物语言富有个性化、质朴、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
2.三个特色(时代特色、地域特色、语体特色)
3.个性化语言(口语、地方特色、体现人物个性);句式(长短句、整散句)
4.表达技巧(用词、句式、修辞);词语(叠词、动词形容词、文言词、成语)
例1【2018年全国2卷《有声电影》】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答案】
①借用并改换经典语句,以造成幽默效果;
②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
③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
④用排比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诙谐意味;
⑤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默;
⑥夸张手法,令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