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模拟练习题
- 资源简介:
约14890字。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模拟练习题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帘幽兰
孙作平
①房子要装修,还没等完全“装扮”好,我即买了几盆绿色植物——绿萝、仙人掌、芦荟、吊兰,均匀置于房里的角隅,吸收甲醛,净化空气。
②房子装修后接着是长时间的通风,美化,布置。几经折腾,除了吊兰依然静默葱茏,精神矍铄,其他的便耷拉着小脑袋失去了精气神,像精神萎靡、一蹶不振的孩子。我便开始精心“伺候”,一天天下去,再不见昂首挺胸,生命已夭折。心中无奈,又不免自责起来,是我伤害了这些小家伙儿。
③怅然回眸中,可爱健壮又翠色欲滴的吊兰正在逗我笑,宽慰一颗潮湿的心。我诧异于吊兰超然不凡的生命力而喜爱上它,并挪移到窗台,且美其名曰“一帘幽兰”。以后家里再养的什么花草,总是“熬”不过它,只有它坚守阵地,青春永驻。从此我和它成为朋友伙伴,再后来又视它为亲人家人。
④古诗云:“何年一掬草,婆娑在盆中。叶瘦轻拖绿,花小不飞红。根疏杯水淡,格高冷意浓。无关冬与夏,飘洒自得风。”吊兰因根叶似兰,花梗横伸倒悬得名。叶丛生,线形细长。花茎奇特,枝叶下垂,叶色秀丽,淡雅清心,栽培简单又极易生长,四季常绿,极好的室内盆栽观赏花卉,被人们誉为“空中花卉”。
⑤吊兰的种类繁多,形态特点各异,繁殖极易,常用分株扦插法。从春至秋随时随处都可以进行栽种。我家的金边吊兰年岁最长,已做了母亲,花茎从叶丛中抽出,叶脉中抽生出的匍匐茎,长可尺许,既刚且柔;茎顶端簇生的叶片,由盆沿向外下垂,随风飘动,多像展翅欲飞的小仙鹤。
⑥我把它的孩子“小仙鹤们”扦插栽入花盆内培植,然后浇透水,放荫凉处养护。
⑦我带了几盆吊兰放在办公室。长时间的寒暑假里得不到一滴水滋润,也得不到一点温情呵护的它们,饱经了严寒酷暑的岁月沧桑。开学了,我惊艳于兰儿们面目虽已憔悴不堪,但身子骨还坚挺着。照顾几天便立刻茁壮如初,朝气蓬勃。优雅美丽源于内心美好强大的馈赠吧,难怪宋代诗人这么赞道:“忍犯冰霜欺竹柏,肯同雪月吊兰荪。”那一帘幽兰,一帘花影,一簇春色,一卷书香,一群耕耘者与逐梦的“花朵”,谐调成学校里一道独具匠心的亮丽风景线。
⑧而今家中的每个角落都被我植上这绿色的小精灵,或瓶或盆或罐,有的悬吊于窗前,有的摆放在窗边花架或窗台上,小屋因此四季盎然如春,馨香弥漫,有了翠绿欲滴的娇嫩和随遇而安的恬淡悠然。
⑨当下垂的花茎遇到微风吹拂时,宛若绿色的蝴蝶翩翩起舞,袅袅婷婷;花茎上长出的许多娇嫩的新植株体,随风缱绻,犹如“绿色仙子”在荡秋千,又好似“天女散花”,饶有风趣韵味。酷暑时用它绿绿的清凉把我浓浓包裹,让我轻盈从容;严寒时用它浓浓的绿茵把我轻轻簇拥,让我温暖如春。即便冷风冷雨,枯萎凋零,一适逢时令与阳光水润,就会昂然挺立,精神焕发。这份坚强,这份适应,外表柔弱却勇气十足,真让人钦佩!
⑩每次回到家,第一眼就去看望我的“一帘幽兰”,它们也争宠似的在我面前献媚讨好,又是舞又是笑。每繁忙之余与它们对眸时,精神愉悦又轻松,心安宁又淡然。闲暇时最惬意的是:一帘幽兰一抹绿意一片春色里,一缕阳光一杯清茶一笺书香中,与轻暖的文字相伴对话,无言也最懂,无言也最美。正如黑夜与星月的相映、相衬、相趣。
⑪兰儿一生,不卑不亢,迤逦绰约,清香脉脉,素洁清芬。心向明媚,努力生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无意苦争春,只把春来报。随风摇曳时浪漫与飘逸四溢,默默绽放,淡淡吐芳,静时如画,动时若诗。
⑫将温暖织就绿茵,让心音开成清韵。在清浅的岁月中,“静观窗前花开花落,漫看天边云卷云舒”,柔而不弱,纤细有风骨。即便朴素而不失端庄优雅,即便忙碌也不乏悠然从容。让我油然想起杨绛,又想起她的百岁箴言——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⑬一帘幽兰为我打开了一帘不一样的风景!这种坚而不俗的德,静水流深的劲,光而不耀的韧,坚守初心的美,深深地让我为之动容,为之歌吟——幽兰飘逸一帘堂,温暖浅笑散菲芳。怡情不语满室香,清心静雅著妙章。
(选自《安徽青年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③段的描述可以看出吊兰之所以成为作者的朋友伙伴,甚至后来又视它为亲人家人的唯一原因是它能够坚守阵地,青春永驻。
B.文章第④段引用古诗是由怅然回眸中逗笑的吊兰给“我”宽慰所引起的诗意联想,意在转向描写“空中花卉”的淡雅清心、朴实无华。
C.文章第⑦段引用诗句是由兰花长时间未得滋润,稍微照顾就朝气蓬勃而引起的诗意联想,意在转向描写耕耘者与“花朵”的谐调。
D.文章将吊兰比作不卑不亢、迤逦绰约的翩翩君子,是借吊兰的形象来展现作者心向明媚、努力生长的姿态及追求。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层层铺垫,确定全文的描写角度,即始终以一个养花人的视角来叙述“我”与吊兰的故事,使叙述语调显得亲切而又温暖。
B.文章第⑤段写吊兰“从春至秋随时随处都可以进行栽种”,除了强调吊兰坚韧的生命力,也为下文栽培、养护、守候、感悟做铺垫。
C.文章第⑫段引用杨绛的百岁箴言,意在表述我们无须外界的认可,因为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与他人无关。
D.文章最显著的文字特点是运用大量四字词、抒情性语句,形成繁复恣肆的修辞效果,同时表现了吊兰幽香飘逸、淡淡吐芳的品性。
3.作者对吊兰与“我”相伴相随生活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概括分析。(4分)
4.请探究文章结尾段,“一帘幽兰为我打开了不一样的风景”这句话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听,三千年青铜文化在回响康岩
天宝十四载秋,54岁的李太白厌倦了御用文人的活计,决心做一场逍遥游。此番他历金陵、扬州,再顺江而下,来到安徽铜陵秋浦河畔。秋日秋浦河,江天一色,空水澄鲜,群鹭翔集,沐猿嗷鸣。李白与好友高霁摇轻舟荡小楫,观眼前景,听自然声,话诗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