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三首》教学设计4
- 资源简介:
约11880字。
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了解三首诗词不同体裁在形式上的特点,把握相关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2.品味三首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作者在诗词中表达的情怀与志趣。
4.熟读并背诵这三首诗词。
重点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古诗词,培养阅读兴趣,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
难点:积蓄文化沉淀,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导读《行路难》(其一)一诗。
教学步骤:
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他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天下大定,海县清一”。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杨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召供奉翰林,两年以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这个人就是——李白。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一、简介常识,资料助读。
(一)走近作者。
提问:大家在预习时可曾了解《行路难》(其一)的作者?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二)了解背景。
提问:有谁知道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本诗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行路难三首》皆天宝三载(744年)离开长安时所作。
(三)了解体裁特点。
提问:本诗不同于一般律诗,本诗的体裁到底属于什么?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行路难》属于乐府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在古代诗歌中,七言古诗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诗体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
(四)题目解读。
提问:标题《行路难》是本诗所独有的吗?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蘅塘退士辑选其一。
二、品读诗歌,合作探究。
(一)朗读课文,翻译诗歌。
1.播放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学生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朗读节奏。
3.布置:结合下面提供的注释(多媒体展示注释),逐句翻译本诗。
【注释】
(1)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玉盘:精美的食具。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