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练
- 资源简介:
约11440字。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义,而以妄死非名,岂不痛哉!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非良笃修激之君子,其谁能行之哉!王子比干杀身以成其忠,伯夷叔齐杀身以成其廉。此三子者,皆天下之通士也,岂不爱其身哉?以为夫义之不立,名之不著,是士之耻也,故杀身以遂其行。因此观之,卑贱贫穷,非士之耻也;夫士之所耻者,天下举忠而士不与焉,举信而士不与焉,举廉而士不与焉。楚伐陈,陈西门燔,因使其降民修之。孔子过之,不轼。子路曰:“礼,过三人则下车,过二人则轼。今陈修门者人数众矣,夫子何为不轼?”孔子曰:“丘闻之:国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争,不忠;忠而不死,不廉。今陈修门者,不能行一于此,丘故不为轼也。”晋灵公暴,赵宣子骤谏,灵公患之,使鉏麑贼之。鉏麑晨往,则寝门辟矣,宣子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寝。鉏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遂触槐而死。齐人有子兰子者,事白公胜。胜将为难,乃告子兰子曰:“吾将举大事于国,愿与子共之。”子兰子曰:“我事子而与子杀君,是助子之不义也。畏患而去子,是遁子于难也。故不与子杀君,以成吾义;契领于庭,以遂吾行。”楚人将与吴人战,楚兵寡而吴兵众,楚将军子囊曰:“我击此国必败,辱君亏地,忠臣不忍为也。”不复于君,黜兵而退。至于国郊,使人复于君曰:“臣请死。”君曰:“子大夫之遁也,以为利也。而今诚利,子大夫毋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君臣者,皆入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楚国终为天下弱矣,臣请死。”退而伏剑。君曰:“诚如此,请成子大夫之义。”乃为桐棺三寸,加斧质其上,以徇于国。
(节选自《说苑•立节》)
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
B.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
C.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
D.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勇而果于行”与“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果”字含义不同。
B.“孔子过之”与“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两句中的“过”字含义不同。
C.“吾将举大事于国”与“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两句中的“举”字含义不同。
D.“契领于庭”与“契阔谈讌,心念旧恩”(《短歌行》)两句中的“契”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明义,作者认为对于读书人而言,勇敢果断行事与讲求道义立节行事,二者是同样重要、不可偏废的。
B.对于读书人而言,穷困潦倒、地位低微并不是耻辱,真正耻辱的是天下人推举忠直、诚信、清廉之人而没有他。
C.晋灵公残暴不仁,竟然指派人去杀害直言进谏的大臣。幸亏鉏麑面对勤勉为民的赵宣子不忍下手,足见公义自在人心。
D.楚国将要讨伐吴国,在军事实力不足的情况下,楚将子囊退兵回国,楚王认为他退兵是对的,但也应子囊之请赐死子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三子者,皆天下之通士也,岂不爱其身哉?
(2)我击此国必败,辱君亏地,忠臣不忍为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卓茂,字子康,南阳人。迁密令,视民如子,口无恶言,吏民亲爱而不忍欺之。民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问之曰:“亭长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属之而受乎?将平居以恩意遗之乎?”民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