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散文阅读练习:分析散文的主旨意蕴
- 资源简介:
约54740字。
liguilin1970分析散文的主旨意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的乡村一如既往的平静
欧阳杏蓬
太阳攀上东边山包,山岭上轻纱一样弥漫的稀薄雾气化作水汽,将东山清洗了一遍,披上太阳霞光,雕刻了一样清晰,闪出亲切的春末的味道。村头河边的一排树,高的柏树,大冠如云的枫杨树,婆娑小巧的杨柳树,影子直抵屋前的晒谷坪。苍鹭从前面的枞树林里飞出来,到水田里觅食,上上下下,宁静而悠闲;在晒谷坪边阴沟里觅食的公鸡惊了一下,跳出来,又振了一下红铜一样的翅膀,跳到对面的墙根上,不动声色,朝着前面左看右看,十分机警。几只麻尾母鸡翘着屁股,在阴沟里自由觅食。①贵叔每天早上醒过来起床第一件事,便是出门看田。走出豪宅——三层别墅样式设计的小楼,反手“哐”地关上门,双手拢在肚子前,一边走过晒谷坪,一边剥手里的沃柑,看到坐在侧门边的茶叔,一边走一边习惯性地问:大哥,吃饭没?
茶叔习惯起床开门后,在门槛边小坐一会,发会愣,抽根烟,回味一下梦里梦到了什么。看着身边笔直的水泥路,空空荡荡,一片阳光,抬头,墙壁上,一层阳光。天地之间明媚亮眼,好日子,要干点啥。还没想明白,贵叔搭话了。茶叔仰起苍黄老脸,眯了一下眼睛,似乎想看清楚贵叔手里抓的东西,一边答:早上吃面,等下烧水。你早上吃什么?
贵叔一边走,一边回:等我从田里转回来,骑摩托车载你到柏家坪街上吃水粉。
茶叔不屑地说:不去,要去你个人去。
贵叔一边走一边说,茶叔已经取下脚板上发黄的解放鞋,在门槛上磕了几下,把黑胶底上的黄泥磕下来,根本没在意贵叔说什么了。贵叔还没说完,转角,就是春哥家,五六条土狗跑了过来,冲着贵叔就是一顿叫吠,②顿时,村里都是狗吠声,炸开了锅似的。贵叔向着带头的狗掷出一块柑桔皮,一边骂:妈的,养不熟的黄眼狗。一边不改神色地走向桥头,过河去看他承包的一大片水田。是我熟悉的一片田野。
这片田野里有我的一亩三分责任田,现在都流转给了贵叔。
贵叔一个人承包了这一片田野。是的,他一个人。他的老婆前些年患癌离世,两个儿子在广东成家,他六十岁,跑不动,一生为农,自觉做不来轻巧事,苦工却还可以应付。他呆在村里,流转了邻居们的地,只插一季杂交水稻,其余时间,不是在工地上搬砖弄瓦,便是骑着他的小摩托,一天去几次柏家坪镇上,没有目标,也没有寄托,完全是消遣,或者打发时间。村里和邻村大把老农民,几十年种田经验,现在不种田,不种土,又找不到苦工来做,都荒废了。现在贵叔请他们帮忙插田,还有工钱,个个都乐意。贵叔一边走,一边盘算,今年谁不能请了,年纪大了,死在田头就说不清责任归谁了。对,今年多种了三五亩,已经过五十亩了,要到镇里申请一个“种田大户”的名额……
贵叔在田埂上朝前走着,③白鹭在他周围起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背朝黄土面朝天的乡村里,每日的劳作是异常辛苦的,不能说丰功伟业,为一日能三餐裹腹的生活,百姓也愿意日复一日地耕作,整篇文章中透出一种满足感。
B.文中对人物进行了大量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展现了乡村人所具有的吃苦耐劳、自给自足、朴实无华的精神。
C.者笔下的乡土已经不只是普通意义上的土地,更是无休止的劳动创造出的天地,是一种浓厚的家乡情怀。
D.乡村呈现出时代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不仅有了变化,也换了新的模样,新一代的人涌向城市,而乡村会在近几年凋落。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中的“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田”,这是乡村人普遍的状态,以部分代替整体,突出土地在乡村人心里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
B.句子②“村里都是狗吠声”这句话是虚写的部分,文中整体语言虚写与实写相结合,展现出一副生机盎然的乡村景象
C.句子③中的“白鹭”,颜色呈现白色,这种鸟是幸福的象征,在贵叔身边起落侧面表现出贵叔平易近人的性格。
D.句子④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与前文多处“熟悉”形成了明显地对应,说明乡村只是换了个模样,仍然是以前的乡村。
3.请简要赏析,文章开头描绘的一副乡村晨景图。
4.文中倒数第二段“我们还是当年的我们,心里装着乡村,脚印在浪迹天涯。”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富裕的肥皂
李娟
对哈萨人来说,熬肥皂是极郑重的事情,忌讳有品行不端的人插手,否则会制作失败。
虽然一向觉得自己为人还不错,对个人品德还算有信心,但到了这会儿……就没信心了……万一肥皂真没做好……才开始有些想不通,不过是几块肥皂嘛,为什么看成如此严重的大事?现在才知道,肥皂最重要的原料之一是羊油脂肪。如果做失败了,便大大地浪费了食物,是罪过的。
除了羊油,还有炼制羊油后的肉渣以及……以及我不认得的一样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