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小说阅读
- 资源简介:
约22080字。
小说阅读
一、心理小说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深 造
白龙涛
义盛泰,虞城最大的百货行。老板任蕴清有件宝物,是努尔哈赤戴过的一枚鹿骨扳指。上海双线胶鞋厂老板朱友航用五万双胶鞋来换,任蕴清眼皮未抬:“祖传之物,岂可交易!”
朱友航:“侬这个门槛精①,当成命根子了?”
任蕴清真正的命根子是独子任志明。明少爷原在河南大学就读,因参加反日游行,被任蕴清拉回家中,专事经商。
初见明少爷,他身穿英国呢料西装,脚蹬德国爱顿皮鞋,修长的手指将算盘拨拉得噼啪作响。朱友航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俊朗的少爷。
“我认作干儿如何?侬亏不了。我在教育部里有相熟的,可为小赤佬②申请官费留学。”朱友航将茶饮尽,“去国外留学深造,以明世界大势。”
“外寇纵横,夷族错落,还是伏处深居,经商置业为好。”任蕴清叹息一声,关掉了留声机。
“虞城仄狭地界能做甚大事?”朱友航鼓凸双眼,“做生意也要到上海滩闹腾闹腾。”
任蕴清闭了眼,不再理会。
晚饭后,两位故交杀完一盘棋,夜幕就拉上了。任蕴清将一把铜锁交与管家,继续下棋。不大会儿,楼上传来茶盏破碎的声音。管家下楼,将一把钥匙交给任蕴清,附耳道:“老爷,明少爷歇了。”
朱友航一脸骇然,将棋盘拨拉到地上,骂道:“任老胖,侬腐朽愚钝至极!”说罢拂袖而去。
虞城沦陷,市民和溃军潮水般南逃。任蕴清竖起门板,关门歇业,几十号人躲在商行里屏声敛气,听风望雨。
一日,明少爷立窗前南望,目睹日伪罪行,旋即回到柜台,一把将算盘摔得珠子四散。
任蕴清将茶盏用力一蹾,瞥向儿子,却碰到了两道寒光。晚上,他亲自给儿子的卧房上了锁。
日伪给义盛泰摊派了一万双胶鞋两千匹洋布的任务,一个月期限。自虞城沦陷,朱友航就一次也没来过,任蕴清愁得满嘴燎泡。明少爷自荐到上海购买胶鞋和布匹。
是夜,任蕴清向楼上走去。儿子房间里灯火忽闪,任蕴清愣了一下神,推门进去,明少爷慌忙将一卷《中华民国现势图》塞到枕下。
“走哪条线?”
“……”
“去时,可走陇海线到连云港,再乘船到吴淞口,购货后原路返回,万不可走南京、芜湖水路途经皖南地界,那里正闹新四军哩。”
“……”
“切记!”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背景设置在抗日战争这个特殊时期,讲述了任、朱两个家庭在国家存亡的紧要关头深明大义报效祖国的故事。
B.明少爷一身英国呢料西装、德国爱顿皮鞋的装扮,显现他注重仪表,养尊处优,下文却写他投身新四军,颇显突兀。
C.明少爷自荐去购买物资,但对父亲询问和指点路线沉默以对,不作回应,是因为对父亲只图自保的不满并决心离开。
D.任蕴清和朱友航虽为好友,却在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上不一致,但最终二人因共同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而冰释前嫌。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扳指”是小说中的重要物象,它不仅串联了故事情节,“谈扳指、换物资、还扳指”,而且还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B.小说中有两次特写明少爷的眼神,“两道寒光”“凌厉的目光”,冷峻与犀利的目光表达了他对父亲的极端不满。
C.小说结尾处用对话补充交代了诸多人物的结局,使多个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同时更好地凸显了小说的主题。
D.小说语言风格独特,既有如“侬”“小赤佬”等富于地域色彩的日常口语,也有如“外寇纵横,夷族错落”等典雅整饬的古语。
3.小说写任蕴清对儿子由“锁”到“不锁”的过程,表现了他心理上发生的哪些变化?请简要说明。
答:
4.小说的标题“深造”内蕴丰富,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通条(节选)
北 乔
一
一阵寒风吹来,势头猛得很。猛的是那股寒气。
打冷战,是人遇到寒冷的一种本能反应。可尚午没有,他已暂时丧失了这种正常的生理功能。他很奇怪。
一股热浪,在他的脉管里流淌。似乎要将他熔化。就连与风刀子相吻的脸和双手都觉得热烘烘的。
训练场上,依然和尚午一样保持正规军姿的已经所剩无几。有好几个班,已是全军覆没。一些班长看着别的班还有战士在坚持,尤其是看到尚午这样的兵,欣赏的同时,就恨自己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