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学设计2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择性必修下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6/23 10:02:2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470字。

  9.2《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从细微的“举动”中品味“人情美”。
  2.体会本文以日常琐事平淡中见真情的写作特色。
  3.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提高阅读诗歌阅读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品读本文,学习作品通过平常琐事表达内心深沉感情的技巧。
  文化传承与理解:有意识培养从细微的“举动”中品味“人情美”。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难点:从细微的“举动”中品味“人情美”。
  重点:深刻领会作品通过细节描写表达内心深沉情感的技巧。
  学习提示
  《陈情表》从祖孙相依为命的往事写起,集中陈述“诏书切峻”和“刘病日笃”的矛盾,以诚恳的言辞,请求皇帝允许自己先孝后忠,暂不奉诏。全文情真意切,不加渲染而自能动人。要反复诵读,体会文中的感情;还要理解作者是怎样以孝道贯串全文,既以情感人,又以理服人的。可以结合作者身份和文章写作背景,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何坚持不入朝为官,体会这篇文章表达上的委婉与得体。
  《项脊轩志》所写不过一间小屋,所记无非一些身边琐事和日常话语,却饱含深情。文章围绕“喜”和“悲”展开,志物怀人,悼亡念存,很能打动人心。文中有一些细节,如项脊轩遭火不焚,“室坏不修”,复聋不居等,用语平淡而情感浓厚,阅读时要注意领会其中的妙处。
  尊奉孝道,眷恋家园,是我们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从这个角度出发就能明白,这两篇文章中的悲喜为何能让一代代中国人产生共鸣。
  作为一篇向皇帝进呈的表文,《陈情表》语言表达切合身份,恭敬而得体,这得益于作者恰当地使用一些表达敬意和自谦的词语,如以“伏惟”“蒙”“谨”等词语表达“恭敬”之意。从文中再找一些表示谦敬的词语,体会“表”这一文体的语言特点。
  一、导入新课
  从古至今,书斋一直是读书人放牧思想的精神家园,它有时反映作者的志向,有时寄托自己的情怀,或自勉,或自嘲,比如刘禹锡的“陋室”、蒲松龄的“聊斋”、陆游的“老学庵”、沈从文的“窄而霉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归有光的这间小小的书斋,听听他的光阴故事,学习这篇被称为“明文第一”的《项脊轩志》。
  “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清人梅曾亮语)
  正所谓“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王锡爵《归公墓志铭》)
  林纾曾说:“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古文辞类纂选本、〈项脊轩志〉评语》
  二、作者介绍
  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今属江苏)人,世称震川先生,明代散文家。他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