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学设计30
- 资源简介:
约4880字。
探人性之幽微,明琐事之真情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
B、深刻体会作品通过细节描写表达内心深沉情感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
A、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逐渐深入,点滴理解。
B、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合作学习,以学生为本,注重老师的亲和力和引导性
B、注重德育教育,有意识培养学生从细微的“举动”中品味“人情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朗读。在教师领读下,让学生放声朗读;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在读中培养文言文语感,通过读领悟文本内容。
2、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涵的浓浓深情,并从中得到写作方面的启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难点:
作者善于选取生活小事、平常场景,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并赋予这些平常的生活细节以极不平常的意义。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涵的浓浓深情。
三、教法学法
诵读法、学生自主学习法、提问法、讨论法。
引导学生着重体会本文如何善于从日常生活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书写自己的内心情感。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唐朝的韩愈在他的《祭十二郎文》中抒写了对于亡侄的追思,然而那种“死者已矣,生者何堪”的内心的伤痛是不易言明的,于是尽管全文无一“泪”字,却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明朝的归有光在他的《项脊轩志》中也诉说了他对于亲人的思念,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课文,让我们来体会一下归有光心中的那一种难言的伤痛。
二、解题:
“项脊轩”是作者青少年时代读书的书斋;古人喜欢给自己的书房起名字,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的名字,梁启超的书斋名是“饮冰室”,清代散文家姚鼐的室名是“惜抱轩”。
“志”是“记”的意思,是一种记事抒情的文体,如《寒花葬志》。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朗读全文,把握内容
第一遍范读:听准读音,并将容易读错的字,随手注上拼音。
本课有一个特别难写难认的字:爨(cuàn)
顺口溜:兴字头,宝盖腰,林字底下大火烧。
第二遍自读:
思考1:项脊轩是作者从少年到中年生活的地方,文中的哪一句话能概括作者在项脊轩中的生活的感受。
明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用是统领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