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20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8/16 15:52:2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240字。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歌史上广为传颂的名篇,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烧杀掳掠,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艾青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因此,我觉得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素材。
  ○学情分析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这首诗的浅层含义似乎很容易。然而,要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做到读诗悟情,把诗句深刻的内涵、诗人极其复杂的情感理解透彻却并非易事。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韵律与节奏。(教学重点)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教学难点)
  3.培养学生利用联想和发散思维领悟诗歌的能力,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思国的感情。(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作者的资料,了解艾青生平。艾青(1910年3月27日一1996年5月5日)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
  原名蒋正涵,号海澄,笔名莪加、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一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火把》(1941)、《向太阳》(1947)、《大堰河》(1965)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火新诗论》等著作。
  2.学习理解艾青诗歌中独特的意向与主题,了解其诗歌风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深刻,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火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X雪莲火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讴歌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导语】土地,万物生长的根基,所有生灵的母亲。曾有人掠夺它并百般蹂躏它,也曾有人捍卫它并为它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激情。
  【教师引导】首先来了解一下作者。
  【投影展示】那人---初识作者艾青(1910一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