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项脊轩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择性必修下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0/6 14:57:2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020字。

  至情至性,体用合一——《陈情表》《项脊轩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陈情表》《项脊轩志》选自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本单元主要是对古代经典抒情散文的研习,人文主题是“至情至性”,以必修积累的散文阅读经验为基础,要求学生着意体会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抒情散文所体现的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陈情表》是西晋时期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疏,是一篇实用文体,主要目的是推辞征辟、终养祖母,文章恳切真挚,情理交融,感人至深。
  在《陈情表》中,李密不仅表现了自己对祖母的拳拳孝心,更勾连了孝与忠的关系。为了推辞征令,实现奉养祖母的目的,李密巧妙而又不露痕迹地结构奏表,在文章的开始并没有直接明确自己的目的,而是曲折委婉地先描写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情景,以情打动晋武帝,为后文做了铺垫。然后表现自己的进退两难、忠孝难全。接着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一句表明自己尽孝即是为皇帝尽忠,是以孝为忠,并直击要害陈明自己并非心念旧朝从而打消晋武帝的疑虑,晓之以理,最后提出解决先尽忠再尽孝的解决方案,再次表明自己的诚恳与衷心。整篇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示之以忠,从而实现了自己的写作目的。但是对于李密的孝情,似乎有不同评价,有学者认为李密是以孝顺祖母为借口而推辞做官,甚至评价其人格低劣,对于李密的孝需要引导学生辩证地去理解看待。
  《项脊轩志》志物怀人,在描述项脊轩变迁的同时,以简洁笔法记述自己在其中生活通过平淡的词句、细琐的生活日常抒写悲喜交织的复杂情感,令人潸然。“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明确了文章的情感脉络,归有光先是描写了轩中读书之乐,体现出文人雅趣,笔墨重点放在轩中之悲上,叙述了家族分家、回忆亡母、追忆祖母、夫妻情谊四件琐事,表现了三代女性的温柔敦厚,也寄托了自己对家族兴衰的感慨,笔笔情深、平淡动人。归有光擅长以细节传递情感,本文中细节丰富、典型,十分形象,而且前后细节彼此关联照应,应引导学生在分析文本时留意这些特点。
  两篇文章的相同点是都有对亲人深切的感情,至情至性,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孝亲爱亲”的文化观念。而在语言表达、抒情方式上则又不尽相同,比如《陈情表》中细节描写少,感情抒发直接,显而明,《项脊轩志》则充满大量细节描写,感情抒发含蓄,隐而深。这些不同又是与文章的写作目的、写作对象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出作品体用合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本课时将围绕两篇文章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展开联读探究,带领同学一起向文本更深处漫溯。
  【教学目标】
  语言积累与运用:积累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思维构建与提升:比较二者抒情方式的不同,能够根据写作文体、对象和目的分析不同的原因,把握文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体会《陈情表》《项脊轩志》的动人情感,掌握通过细节传情的写作手法。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中国传统的孝老爱亲文化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体会《陈情表》《项脊轩志》的动人情感,掌握通过细节传情的写作手法。
  难点:比较二者抒情方式的不同,能够根据写作文体、对象和目的分析不同的原因,把握文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教学方法】点拨法、比较阅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