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60字。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汪 明
(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江苏 常州 213000)
1.教材分析
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交变电流的周期、频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我国生产与生活用电的周期与频率的大小。
(2)理解什么是交变电流的有效值,知道正弦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与峰值的关系。
(3)知道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规定的,会求有关交变电流的有效值。
(4)知道交流电器设备所标的电压、电流值以及交流电压表、电流表所测值均为有效值。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交变电流相关概念建立与探究过程,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进行实验研究和理论探究的基本流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迁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理解概念建立的科学程序,体验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学会从纷繁的现象中探求事物本质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2)通过实验研究与理论探究,培养学生分工协作,合作交流的意识及其带来的成就感。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去,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
1.2 设计理念:
2008年12月,笔者曾应常州市新北区教研室之邀,示范执教了普通高中物理选修3-2《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下文即以此节教学研究课为例,来阐述其“三点一线教学法”核心观念在教学中具体应用。
教研室选择此教学课题是基于以下三点原因:其一,这是一节典型概念授学课,涉及交变电流的周期、频率、瞬时值、峰值、有效值等诸多核心概念,其逻辑顺序不易把握,教师不易于组织有效课堂教学;其二,从现行教材来看,本节内容没有安排实验教学,而且正弦式交变电流的有效值的表达式是直接给出的,又无任何理论上的有效阐释,给人非常突兀之感,课堂教学无法唤醒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教学效果往往趋于平淡;其三,学生对交变电流的感性认知本身不强,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且从纷繁的概念认知、分析比较中,最终能简化和抽象出交变电流的本质特征,即能到达对交变电流的概括综合的理性思维通道,是本节课核心问题所在。
“三点一线”教学法,其核心要素的第一点,即清晰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第二点,即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与学生心理特点,第三点,即了解学生思维兴奋点和能力创新点。 “一线”则强调的是教学需按照“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这一流程线来组织教学,指的是课堂教学内容结构主线安排井然有序,思维主线发展层次分明,即使简单的物理问题也不简约其研究过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和优秀的研究品质。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依据自身的教学体验和学生学习特点,结合“三点一线教学法”,设计其教学主线是:创设情景——问题猜想——探究验证——理论认知的概念课授学模式,侧重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验科学思维方法与过程,让学生感悟物理概念形成的科学思想建立的理性通道,领悟概念学习对物理思维方法的重要意义与无穷魅力。
2.教学过程
2.1.创设情境,提出课题
【课题探究一】 实验:让一马蹄形磁铁靠近一只“220V 60W”白炽灯观察灯丝,可以看到什么现象?请学生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为保证实验成功且易于让学生观察,建议教师自己动手制作一木盒,将白炽灯放在要盒内,前置一凸透镜,接通电源,让学生观察其放大的虚像,灯丝颤抖现象非常明显。
生:白炽灯电流不可能是直流电,如是直流电,根据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知识可知,灯丝只能朝一个方向弯曲,不可能出现灯丝颤抖现象。也说明家庭电路的电流确实为方向呈周期性变化交变电流。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