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2150字。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找到像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科学探究实验的方法及过程
2)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归纳规律的能力
3)在实验中观察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发现实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探究实验中,领悟物理现象的奥秘与自然规律的和谐,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积极情感
3)通过和他人的合作交流,获得更完善的结论,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总结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虚像”概念的建立
教具:同样大小(长短、粗细)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
光屏或白纸、光具座一套
教学方法:探究与体验相结合;适当的启发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方法:由课件中桂林山水倒影的图片和日常生活中照镜子引入课题,根据课件中桂林山水倒影的图片和照镜子现象,引出平面镜成像的概念,并提出问题:
1)人或物体在镜中的像的形状、大小跟原物一样吗?
2)人或物体在镜前移动时,镜中的像怎样移动?
3)镜中的像是否能呈现在光屏上?
学生对上述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并分组进行讨论。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引出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二、新课教学
1、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师:出示实验器材,引导学生分析器材在实验中的作用,然后组织学生制定实验探究方案。明确实验方法和步骤,四人一组,动手探究,观察分析。
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准备好实验仪器,准备实验
1)课件展示实验步骤:
①在光具座上竖立一块玻璃板,把一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这时可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
②用另外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
③观察所成像的大小,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④记下蜡烛的像的位置,并读出像和蜡烛到玻璃板之间的距离,填入下表中,然后改变蜡烛的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读出实验中像和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填入下表中,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