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第一阶段总复习:《牛顿运动定律》(9份打包)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课标版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91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5/2 12:31:4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zzzysc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牛顿运动定律.rar 598.05 KB
└─牛顿运动定律 (0 folders, 9 files, 3.69 MB, 3.69 MB in total.)
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阶段总复习:3.1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牛顿第三定律 教案.doc 217.00 KB
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阶段总复习:3.2 力的合成和分解 教案.doc 610.00 KB
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阶段总复习:3.2 力的合成和分解 课后练习.doc 470.50 KB
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阶段总复习:3.2 牛顿第二定律 教案.doc 305.00 KB
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阶段总复习:3.2 牛顿第二定律 课后练习.doc 292.00 KB
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阶段总复习:3.3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教案.doc 670.00 KB
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阶段总复习:3.3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课后练习.doc 511.50 KB
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阶段总复习:3.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教案.doc 310.50 KB
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阶段总复习:3.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课后练习.doc 390.50 KB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考纲要求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Ⅱ
  2.牛顿第二定律,质量        Ⅱ
  3.牛顿第三定律                Ⅱ
  4.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        Ⅰ
  5.牛顿定律的应用            Ⅱ
  6.超重和失重               Ⅰ
  知识网络:
  单元切块:
  按照考纲的要求,本章 内容可以分成三部分,即: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其中重点是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熟练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决动力学问题。难点是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1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目标: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理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够区别一对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
  3.掌握应用牛顿第一定律、第三定律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概念
  教学难点:惯性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这个定律有两层含义:
  (1)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用力来维持
  (2)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即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改变,必须施加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点评:①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力的概念
  力是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又根据加速度定义: ,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不能说“力是产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改变加速度的原因”。)
  ②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惯性的概念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 状态不容易改变)。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③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理想化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0时的特例。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对于惯性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2   力的合成和分解
  教学目标:
  1.理解合力、分力的概念,掌握矢量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能够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力 三角形定则解决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3.进一步熟悉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处理力学问题的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学难点:受力分析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标量和矢量
  1.将物理量区分为矢量和标量体现了用分类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
  2.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简化成三角形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实质上是一种等效替换的方法。一个矢量(合矢量)的作用效 果和另外几个矢量(分矢量)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就可以用这一个矢量代替那几个矢量,也可以用那几个矢量代替这一个矢量,而不改变原来的作用效果。
  3.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号代入.相反的用负号代入,然后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虽也有正负之分,运算法则也一样.但不能认为是矢量,最后结果的正负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等。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体现了用等效的方法 研究物理问题。
  合成与分解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人的一种方法.用合力来代替几个力时必须把合力与各分力脱钩,即考虑合力则不能考虑分力,同理在力的分解时只考虑分力而不能同时考虑合力。
  1.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的本质就在于保证作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用一个力的作用代替几个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等效力”(合力)。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运用“等效”观点,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共点力的合成法则,它给出
  §2   力的合成和分解
  (时间60分钟,赋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关于合力和分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分力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大小一定等于其分力的代 数和
  C.合力可能小于它的任一分力
  D.合力可能等于某一分力大小
  2.关于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与其合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力大小随 两力夹角增大而增大
  B.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分力中最大者
  C.两个分力夹角小于180°时,合力大小随夹角减小而增大
  D.合力的大小不能小于分力中最小者
  3.有两个大小恒定的力,作用在一点上,当两力同向时,合力为A,反向时合力为B,当两力相互垂直时,其合力大小为
  A.  B.
  C. D.
  4.如图1—2—1所示装置,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1、m2,悬点ab间的距离大于滑轮的直径,不计一切摩擦,若装置处于静止 状态,则
  图1—2—1
  A.m2可以大于m1 B.m2一定大于
  C.m2可能等于 D.θ1一定等于θ2
  5.有两个大小 相等 的共点力F1和F2,当它们 夹角为90°时的合力为F,它们的夹角变为120°时,合力的大小为
  A.2F B.( /2)F
  C.   F D.  /2F
  6.将一个力F=10 N分解为两个分力,已知一个分力的方向与F成30°角,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为6 N,则在分解中
  A.有无数组解 B.有两解
  C.有惟一解 D.无解
  7.下列几组共点力分别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有可能使物体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7 N,5 N,3 N B.3 N,4 N,8 N
  C.4 N,10 N,5 N D.4 N,12 N,8 N
  8.如图1—2—2所示,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 k的轻弹簧, 固定于同一高度的M、N两点,在中点P处悬挂一重为G的物体而处于平衡,此时MP与PN之间的夹角为120°,如图所示,此时弹簧的总长度为
  图1—2—2
  A.l+G/k B.l+2G/k
  C.l+G/2k D.l+2G/ksin60°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9.如图1—2—3 所示装置,两根细绳拉住一球,保持两细绳间的夹角不变,若把整个装置顺时针缓慢转过90°,则在转动过程中,CA绳的拉力T1大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CB绳的拉力T2的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_.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