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20字。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莆田第七中学吴征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⑵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与物距的关系。
⑶学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分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⑵学习从物理现象、实验数据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
⑵养成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
⑶养成对科学的求知欲,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组织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难点】
⑴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⑵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用: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多媒体ppt课件。
学生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一个)、光屏、蜡烛、光具座、火柴。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通过观看“蝴蝶杯显影”的神奇现象,激趣设疑,引入新课。 【模拟实验】蝴蝶杯显影过程
二、合作探究,
建构知识
(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与假设 【复习】
1.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各有何特点?
【引导分析】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但在使用时条件不同,使得成像结果不同.
【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性质(正倒、大小、虚实)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呢?
【猜想】聆听学生猜想,对学生的猜想做出评价。 思考后个别回答:
1.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猜想】根据已有知识提出猜想:物体离凸透镜距离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离凸透镜距离较近,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离凸透镜距离很近,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三)设计实验
【前置补偿】刚才大家都说到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在这里补充说明一下,物理学中把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物距(u),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v)
【实验器材】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器材主要有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等。
【引导点拨】
演示如何保证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标尺的40cm处,调节蜡烛和光屏改变物距和像距,引导学生口算出物距、像距的大小。
熟悉器材,明确作用及放置顺序。
【实验方案】改变物距大小,观察不同物距所成像的大小、正倒、虚实。
明确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实验操作的小技巧,使实验能够顺利完成。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