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4
- 资源简介:
约5210字。参赛教学设计。
万有引力定律
教材依据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三节
教学流程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思路和过程。
(2)理解并掌握万有引力定律。
(3)知道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循相同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认识科学研究活动中根据事实和分析推理进行猜想、假设和检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结合 “月-地检验”通过思维程序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理论分析→实验观测 →验证结论”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科学家们谦逊美德,使学生学习中互相协作、互相借鉴,培养团队精神。
(2)认识天文观测、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科学意识和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并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观。
(3)学习科学家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和一丝不苛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1.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思路和过程。
2.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
教学难点
1.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2.对万有引力的理解:任意物体间都有万有引力作用。
3.计算万有引力时物体间距离的含义。
教学媒体与环境
(1)电脑、投影仪、屏幕、视频展示台;
(2)Powerpoint、自制多媒体Flash积件: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动画、苹果落地的受力动画、地球引力作用于运动着的月球的受力动画等等。
教学方法
启发诱思,分析推理、猜想假设、事实验证、归纳总结等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两个问题:其一是追寻牛顿的足迹学习了行星运动的动力学问题,找到了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规律,谁能回答一下其具体内容呢?
学生:( 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
教师:同学们掌握得很好。根据其间引力的作用规律,完全可以解释行星的运动了。正是由于行星受到了太阳对它的引力作用,行星才不会飞离太阳,而是按开普勒发现的三个规律绕太阳运动。
教师: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另一个问题是: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规律是否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思考该问题的探究思维程序如何呢?
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理论分析→实验观测→验证结论
(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 “说一说”和相应的探究思维程序,有助于提出 “天体间引力规律的普遍性”的新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教师:那么,你们是否想过天体间引力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呢?也就是说,地面物体与地球间的相互作用力也有同样的 “平方反比关系”的规律呢?下面请同学们阅读第三节开头的三个自然段,找一下牛顿当年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的。
( 出示阅读提纲,引导学生按要求阅读理解。)
二、新课教学
1.天体间引力规律的普遍性———科学推理,萌发猜想
教师:(投影或多媒体出示如下问题,然后再逐步显示答案。板书如下:)
阅读提纲 学生阅读活动或师生共同回答
⑴行星为什么没有飞离太阳? 其动力学原因是: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作用。
⑵地面物体为什么不能离开地球而总是落回地面呢? 因为地面物体受到地球对它的重力作用。
⑶地球与太阳间的引力和地球吸引苹果的力是不是一种力呢? 猜想一:地球与太阳间的引力和地球吸引苹果的力是一种力。
⑷最高的山顶上或建筑物上重力有明显减弱吗? 客观表明:物体在地面和高山上所受的重力大小没多大区别。
⑸拉住月球的力和地面物体的重力性质一样吗? 猜想二:地球对周围物体的重力作用应该会延伸到很远的地方,拉位月球的力和地面物体的重力性质一样。
⑹树上掉下的苹果砸着牛顿,使牛顿突发奇想而发现了万有引力。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不同意。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当牛顿思考月亮绕地球运行的原因时,苹果偶然落地引起了他的遐想”的说法应该有点道理。
教师: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是否可以推测:拉住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