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伟大的100个理由!

作者:张正春  时间:2008/2/27 7:57:2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124
  中国人非常伟大,为什么呢?理由如下: 
  1、 历史悠久。中国人有连续不断的文明历史,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国人独立完整的文明体系薪火相传,虽然历经劫难,没有断绝,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2、 文明进步。中国人在有史以来的五千年间,就整体而言,在大部分时间中处于人类文明的领先水平。   
  3、 地大物博。有史以来,中国人稳定而又持续地拥有了亚洲最适宜于人类生存的广大地区(华夏九州的大好河山),所谓“江山社稷”固若金汤,纵然一时失手,终将收复如初。    
  4、 人口众多。有史以来,虽然历经自然灾害、战火考验和异族入侵,然而却能够始终保持人丁兴旺,国家民族的生存基础没有动摇。    
  5、 语言文字。有史以来,历经自然灾害、战火考验和异族入侵,语言文字和思想信念没有被破坏,始终一贯,连续完整,民族文化传统得以幸存。    
  6、 发明创造。从“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故事就可以得知中国人具有发明创造的天才智慧,与那位“普罗米修斯”的盗窃行为大相径庭,两相对比可以发现不同的心境和态度,仰或掩盖着某种历史之谜?中国人很清楚,勤劳智慧没有必要大肆渲染,更没有必要大惊小怪。至于伏羲画八卦、女娲制陶器,神农氏创立农业、发明医药,轩辕氏创立工业、发明舟车等,无不是勤奋好学、辛苦劳作的结果。今世所谓“四大发明”在中国人的发明史上只不过是晚期的几件作品而已,其余无数重大发明创造,为西人所不能尽知者。 
  7、 生活水平。有史以来,中国人在大部分历史时期的整体生活水平在世界上是领先的和高水平的。只要我们看看四、五千年以前的彩陶(仰韶文化)就知道当时的生活水平! 
  8、 生存能力。中国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极强,此历史所证明者,毋庸置疑。 
  9、 经济发展。养育了最多的人口,维持了最长的历史,保证了文化艺术的不断进步。 
  10、伟大人物。中国固有之学主要在儒、道二门,儒门圣人是孔子,道门圣人是老子,其余人等不足与相提并论,千古以来莫不如此。孔子、老子之后,又有分门别类的学问和相对“专业”的“圣人”:如医家有“医圣”张仲景、书家有“书圣”王羲之、兵家有“兵圣”孙子,诗家有“诗圣”杜甫……所谓“圣人”的评价标准揭示了一种登峰造极的人品,无论言行功德、学问修养,无不树立起中华民族的人生丰碑。中华诸子百家,人物众多,外国人实难望其项背。在尚武争霸的现代社会,只一个“孙子”就足以傲世天下,其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已经达到无穷之境界。 
  11、 思想理性。没有真正的宗教束缚和思想禁锢,讲道论理,善于思考。中国人最佩服(心服口服、内心折服)的不是虚妄而武断的“上帝”,而是真实亲切的“圣人”。中国人最看重的不是权力和财富,而是道德和学问。中国人最为敬仰的是孔子和老子,不是三皇五帝,不是英雄豪杰,不求神异灵奇,唯重思想和智慧。  
  12、精神境界。独立思考和精神自由的学术研究始终未曾泯灭。   
  13、天下一体。汉语中有“天下”一词,其眼光、胸怀和度量足以证明其伟大。    
  14、以德为重。尊道贵德,仁义道德,重德轻利,淡泊名利,注重道德修养。    
  15、中庸之德。不卑不亢,动静相兼;不骄不躁,刚柔相济;不偏不倚,不离不弃。唯有如此大德,不计较一时之成败,不纠缠一时之荣辱,没有患得患失的负担,没有输赢胜负的束缚,超然自处,不为外物所困,不为功利所动,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受制于人。惟其如此,中国人能够始终保持从容自得,没有偏激和盲目的失误,没有顾此失彼的焦虑,没有进退维谷的困境,逍遥洒脱,顶天立地。 
  16、 阴阳之道。阴阳互补,阴阳相得,虚实相应,相反相成,恩威并重,进退自如。惟其如此,中国人具备了一种超乎寻常的“逆来顺受”的智慧和“忍辱负重”的能力,“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不为一时悲喜所累,宠辱不惊,谓之通达之人。如此处事者,人所不堪,无动于衷,世俗苦恼,无所牵挂。反观对照,那种“知进而不知退、知刚而不知柔”的人,哪有一个能够长久的呢? 
  17、 道法自然。“道”是中国人的思想法宝和精神支柱,所谓“有道之人”、“得道之人”那可是做人的极致,除此而外,无可称道。 
  18、 仁人志士。孔子曰:“仁者爱人”(《论语》)。所谓“仁者无敌”,盖由此矣!孔子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又说“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如此人生信念,赋予中国人不可磨灭的伟大品格! 
  19、 礼仪之邦。中国人不怕失败,不怕吃亏受屈,唯怕“失礼”。注重礼节的国家,人们不惧生死而惧礼仪,所谓“死生事小,失节事大”是也,这是何等豪迈慷慨。 
  20、 君子之国。中国人的文明开化甚早,不求禽兽之欲,不惧虎狼之威,不逞英雄之能,不鼓豪强之气,不欺弱小之辈,不兴不义之师。所谓“君子”,这是中国人所崇尚的人品和人格,《周易大传》和孔子的《论语》树立了一个君子应该具备的标准和规范,他是和“小人”(注意:孔子所谓“小人”和人们所说的“坏人”可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反映了教育家的境界和思想家的水平)。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成人之美,小人反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等。    
  21、 浩然之气。《孟子》曰:“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这种大丈夫气概就是无敌于天下的“浩然之气”。中国人有如此大丈夫之人品,岂不伟哉? 
  22、 以和为贵。“礼之用,和为贵”,这是中国人的人生信条,礼仪之邦的“礼节”是一种原则性,以和为贵的“宗旨”是一种灵活性,既能够坚持原则,又能够灵活应用,不改其志,不易其节,又不失变通的智慧,这是何等聪明之人?归根到底,“礼节”是权宜之计,“和平”才是长久之计。    
  23、 谦虚好学。谦谦君子,虚怀若谷,闻过则喜,有过则改,这就不至于糟糕透顶。    
  24、 文武兴国。文武双全才能安邦定国,文事不废武备,军备不忘文化。止戈为武,是武备之本义,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上上之策,古今知兵者不可不察。    
  25、 忠孝治国。孝敬父母,忠于祖国,所谓“爱家护国”的责任和“保家卫国”的义务,引而申之,天经地义的法则,长治久安的法宝。 
  26、 伦理安人。中国人讲究“天伦”和“人伦”,由于“天人合一”原理是基本原理,“天伦”就成为“人伦”的“原则”。因此,中国人的伦理是一种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一种自觉的人生智慧,而不是外加的“游戏规则”。心安理得,心悦诚服,不需要以势压人,只可以以理服人,天理人情,人心自有公断,无需强加于人。“天行健”,所以说:“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所以说:“君子以厚德载物”。法天象地,这不是天经地义吗?谁能够否认这个“天理”啊!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