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伟大的100个理由!
作者:张正春 时间:2008/2/27 7:57:2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127
61、 直觉悟性。中国人的直觉和悟性与众不同,何以见得呢?“味”这个汉字是极其普通的,然而它的涵义极其丰富而且非常重要,它是中国文字中最值得研究的基本词汇之一。“滋味”、“品味”、“回味”、“韵味”、“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这几个词汇足以说明中国人的直觉悟性是从何而来的,中国人杰出的想象力和敏感性由此可以得到一个说明。现代脑科学和神经心理学研究表明,嗅觉和味觉对人的原始意义和深刻影响是极其重要的,它与人类的本能性反应和直觉认识有密切关系,对人类的心理影响具有特殊意义。中国人用辛、酸、甜、苦、辣和香、臭这几个形容词几乎可以描述任何事物,对于复杂问题以及深刻的哲学问题往往也离不开这些基本词汇。在中国人看来,似乎万事万物都可以作为“食品”来品尝,一切学问,无论哲学思想和文化艺术,都可以作为“美味”来欣赏,人生就像一盘菜肴,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可以品尝出来。“有”、“美”、“善”、“鲜”、“厌”……这些最重要的汉字都与吃的东西直接相关,所谓“尽善尽美”的境界不就是吃出来的吗?孔子说:“人皆饮食,鲜能知味也”。这句话道出了中国文化的真谛。天下之人都要吃饭,然而能吃出“味道”能吃出“境界”的人就很少了。试想,一个没有“胃口”、没有“心肝”的人,生活该是多么地“乏味”啊?在中国饮食文化中,无论什么饭菜,无论薄酒清茶,其中的“意境”是极端重要的,只有在这个“意境”中才能够“悟道”,才能够提高人生的品位,才能够感悟生活的意义。“你吃了吗?”中国人见面时的这个问候语让许多外国人百思不得其解,其实,这个看似普通的问候语中隐藏着深刻的涵义,你明白了吗?
62、 中华园林。中华园林是世界园林之母,也是世界园林的顶峰。中国有各种各样的园林,北方有大型皇家园林圆明园和颐和园,南方有私家园林拙政园和狮子林等。在中国历史上,中国古典园林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神州大地上,闪烁着中华文明的光芒,显示出中华民族的智慧。中华园林是一种再造自然,是巧夺天工的杰作,是再造乾坤的壮举,“虽有人作,宛若天成”是中华园林的伟大成就。只有“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师法自然”、“巧夺天工”,才能创造出中国古典园林的“韵味”和“意境”。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中国人掌握了“天道”、明白了“天意”,意味着中国人拿到了打开自然之门的钥匙!意味着中国人发现了自然的秘密和造化的机关!意味着中国人已经具备了和“上帝”一样的智慧!谁能说中国人不伟大呢?中国古典园林集山水、建筑、雕塑、绘画为一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体现。中国古代文明的要素很多,而所谓集大成者莫过于园林。中华园林是中国人所创造的世外桃源,是按照“仙境”的标准精心设计巧妙施工而成的,那种“别有洞天”、“引人入胜”的感受和“气象万千”、“乐以忘忧”的效果,那种千姿百态的景观和自然天真的境界,使中国古典园林成为一个个美不胜收、妙不可言的艺术品。在今年所发生的圆明园事件中,我多次深入圆明园考察,那种“神韵”和“意态”,那种“气派”和“风范”,真是令人向往、流连忘返!
65、 中华养生。中国人注重养生,无论读书习武,无论琴棋书画,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始终不离养生的宗旨。“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人生信念,是中国人的人生纲领,“修身”、“养生”至关重要。我们看看当代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那些大师级人物,无论国学大师、国画大师、书法大家和中医大家,他们无一不是大德高寿,年九十而依然康健者甚多,可见中华养生之妙。
66、 中华气功。“气”和“道”的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概念,是中国人的文化艺术灵魂。汉语中有许多重要词汇与“气”相关:气象、气质、气色、气度、风气、神气、喜气、怒气、才气、财气、旺气……不了解“气”这个概念,想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是不可能的。“中华气功”应该称之为“中华养生气功”,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华气功”随着“武术热”和“易经热”,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发展太快,难免鱼龙混杂、真伪难辨,以至于“法%&功”等旁门左道泛滥成灾,“气功”这个曾经热门的时髦词汇反而成为忌讳,好像谁练气功谁就是“法*&功”的弟子,因噎废食,这样对待“气功”是有问题的。“气功”修炼讲究“内炼精气神,外炼筋骨皮”,讲究内外双修、刚柔相济、动静相兼、虚实相应,这才是真正的养生气功。所以,那种所谓单纯的、神秘的“气功”被无知的人和别有用心的人滥用或者误用,都是错误的和有害的,应该坚决纠正。作为一种特殊的、专门的修炼方法,只要方法得当、科学修炼,对于强身健体,对于修身养性,都是很有价值的。“气功”和“体育锻炼”不同,和“闭目养神”不同,如果把它从“中医”、“武术”和“宗教”中独立出来,它的理论基础和修炼环境就会出现问题,这是值得研究的。
67、 中华楹联。中国人发明的楹联堪称天下一绝。一幅对联,顶天立地,三言两语,包罗万象,指点江山,点缀门面,一处宅院的主人情怀,一个地方的风景名胜,浓缩提炼,格外精神,诚然画龙点睛之妙也。无论宫殿庙宇、乡村人家,只要有一幅楹联、一块匾额,顿时生色不少,颇具文化艺术品味。若有名人雅士奇思妙手,诗词书法、绘画文章,文采飞扬,妙趣横生,真是蓬壁生辉,或者锦上添花。每逢春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试看中华大地,家家户户,都把新桃换旧符!大街小巷,喜气洋洋,人们在鞭炮声中欣赏各种各样的春联,议论点评,褒贬善恶,辨别是非,无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都参与到这个盛大的文化艺术竞赛中。这是一年一度的民族大盛会,它是人们思想感情的大交流,趣味之高下、修养之深浅,文化内涵和艺术境界无不充分表现出来,在比赛中得到提高,在交流中加深理解,影响之大可想而知。中华楹联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标志,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和文化说明书,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有它!它体现了中国人鲜明的文化性格和丰富的思想情怀,展示出一幅生动的文化景观。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