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伟大的100个理由!

作者:张正春  时间:2008/2/27 7:57:2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130
  42、 中华诗词。由于汉字的艺术性很强,汉语在长期历史沉积和无数学人的锤炼之后,汉语的字、词、句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及其丰富,汉语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极强。汉语给人们提供了无穷的想象力。诗人最重要的特质是想象力,所谓浪漫气质就是诗人最重要的特征。因此,在汉语熏陶之下的中国人几乎都是天才诗人,诗人气质已经是中国人的普遍特征,稍加引导和启发,就会涌现出无数才情并茂的诗人和才华横溢的诗篇。唐诗、宋词是中华诗词的杰出代表,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中国人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信念在唐诗宋词中得到了浓缩和提炼,它凝聚了中国人的自然知识和人生智慧,它寄托着中国人极其丰富的思想感情,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无穷的艺术想象力。无论李白、杜甫,无论韩、柳和苏、黄,无论陆游和陈亮,随便哪一位,都是古今中外绝世无双的奇才。仅就洋洋数万篇唐诗宋词,哪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够与之相比呢?没有!    
  43、 明清小说。只说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那一部都是举世无双的极品。《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水浒传》中的梁山英雄,世界上还有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的艺术创造吗?   
  44、 中国书法。从甲骨文、钟鼎文中我们就会感受到,那些远古的汉字就像是鬼斧神工铭刻而成,古朴大雅,厚重端庄,那种强烈的艺术震撼力是从远古而来,是从大地深处而来。至于秦篆汉隶,清雅秀丽,飘逸灵异,每当观临之时,一种神奇的感染力扑面而来。唐宋以降,汉字的艺术功能在纸墨笔砚的锤炼之中就诞生了洋洋大观的中国书法流派,美不胜收,目不暇接。无论在那里,只要见到一个有修养的中国人拿起毛笔,在一张一无所有、洁白无瑕的宣纸上尽兴挥毫,一番笔走龙蛇之后,转眼间,满纸云烟,如梦如幻,作者如痴如醉,观者无不倾倒!这个时候,谁不为中国人而自豪呢?    
  45、 中国绘画。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大地湾的“地画”就是一幅难得的绝笔。从仰韶时期的彩陶,发展到秦砖汉瓦的恢宏气度,中国人的绘画天才就已经是势不可当了!不可思议的是,中国人的绘画很早就具备了卓越的“写意性”,独特的写意画成为人间奇迹。而这种极其抽象的功夫,在西方绘画中只有到了法国人毕加索的手里才有了发挥的可能。而在中国,似乎天生如此,并且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魏晋时期有顾恺之,有唐一代是吴道子,中国绘画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新的气象已经蓬勃而出。宋元以后,从“松雪道人”赵子昂到华亭“香光居士”董其昌,其间诞生了许多国画大师,使中国山水画以及人物、花鸟无不精益求精,意境深远,格调高雅,中国写意画的成就达到了巅峰,特别是明清时期发展壮大的文人画,内涵丰富,意味深长,精美绝伦,蔚为大观。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一脉相承,水墨功夫,清新秀雅,一派吞吐宇宙的气象,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一片生机盎然的天地,方寸之间展现无限风光。写意画在平淡中得真味,精神到处,风云际会,百态千姿,跃然纸上,万象众生,呼之欲出。    
  46、 中国音乐。西方音乐自十八世纪以来,真如洪水巨流,无论贝多芬,还是柴科夫斯基,其音乐成就似乎无人可敌,各种交响乐占居着世界各地的音乐厅,光芒耀眼,音乐高亢,歌声嘹亮,几乎令所有其他的音乐都黯然失色。然而,这是音乐的最高境界吗?我们看看中国古代,发现于八千年前的精美的“骨笛”以及仰韶时期出土的大量的“陶埙”就足以说明中国音乐的早期成就已经非同一般。传说在伏羲女娲之后,神农黄帝之时,中国所发明的乐器已经自成体系,这在战国的“曾侯乙墓”中发现的大型编钟为主的乐器体系已经充分得到了证明。钟磬、锣鼓、琴瑟、箫笛、埙龠……和西方交响乐中的器乐体系相比,在那些大型的编钟和编磬面前,我们能不为之所动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只有和西方现代优秀的音乐成就相比,才能够认识到中国古代的音乐成就。汉语中的“知音”一词讲的“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一曲《高山流水》成为万世绝响(见《列子》“汤问”篇)。然而,真正的“知音”莫过于孔子,在《论语》的“八佾”篇中记载了孔夫子对于音乐的评价标准,从孔子对于《韶》乐和《武》乐的比较中,由“尽美”到“尽善尽美”的艺术升华,使我们对于音乐的理解就不仅仅局限于音乐本身了。再看道家,老子说:“大音希声”,这在庄子“至乐无乐”的“天籁”境界中可以得到更具体的理解,那是怎样的一种音乐修养啊?由此断定,中国道家音乐和儒家音乐的成就是不容忽视的。 
  47、 中国戏剧。无论秦腔和京剧,无论越剧和豫剧,其综合成就和艺术境界就全球而言依然是无与伦比的,莎士比亚的作品,无论内涵韵味,是绝乎不能相比的。   
  48、 中华美学。中华美学讲究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所谓“中和之美”(儒家的崇尚)和“自然之美”(道家的追求)是把握美学标准的两大要领,而那些孤立的美和纯粹的美都是荒诞的和不完整的,谬误在所难免,偏颇和缺陷的存在如何可以达到真正“完美”的境界呢?美的标准有阴阳虚实之别,有刚柔动静之变,所谓“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虽各有其美,又何如完美之境界呢?人生之完美、天地之大美,必然是阴阳和合、刚柔相济,相反相成、浑然一体,达到一种所谓的“化境”,这就是中国美学的特殊境界。美学的最高境界是妙不可言的,《易》之“贲”有“白贲”之意,那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意境,拙朴之美,淡雅之极致也。    
  49、 沉鱼落雁。“沉鱼落雁”和“闭月羞花”是中国古典美学所揭示的一种美学境界。所谓“沉鱼落雁”的境界就是一种闲静优雅、自然从容的境界,不骄不躁,不慌不忙,落落大方,款款而来,恬淡静雅的风度,自由自在的气度,气定神闲,优哉游哉,这就是“沉鱼落雁”的意境,一种美的状态和意象。“闭月羞花”是指“月朦胧”、“花半开”的状态,这是中国古典美学所揭示的“含蓄之美”和“朦胧之美”。值得注意的是,所谓“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意境主要体现的是一种“生命之美”和“生态之美”,这给我们一个启发,美学原理和美学原则与生命的规律以及生态学原理是一致的,不符合生命法则和生态原理的美学就出现问题了。    
  50、 中国印章。“印章”是中国书法绘画中产生的一种独特的艺术。继承了甲骨文和钟鼎文的古老传统,“刻印”体现了一种极其古雅的艺术品味。“中国印章”集雕刻、绘画、书法于一体,一方印章凝聚了多少中国人的智慧,浓缩了多少中国文化! 
  51、 中华宝玉。中国人对“玉”的崇尚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玉”的审美价值是多方面的,它是真善美的完整统一,是无比尊贵的象征,有道是“黄金有价玉无价”。把玉的属性和君子的秉性统一起来,美玉的纯洁无瑕和君子的高尚品行相一致,外柔内刚、温润坚毅,只有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才能够把“君子”和美玉统一起来。佩玉的传统成为中国人最古老的文化传统,这在新石器时代以来就未曾中断,这在《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身上得到了生动地体现,一块宝玉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